首页 > > 文章详情
文明让生活更美好丨传统染艺体验手作之美
2022-09-27

全媒体中心 记者 马卫庆 刘双喜 杜楠 摄影报道

张达正在介绍形糊染的制作工艺。

整理蜡染制品。

在市图书馆六楼,有一处传统染艺作品展架,摆放着以二十四节气为元素的抱枕、扇子、衣物,各种颜色的丝巾、手绢……琳琅满目,素雅清新。

绕到展架的后面,是一间小小的工作室,宋舸文正在电脑前描绘秋分图案的底稿。那些或别致新颖,或古色古香的作品,都出自她和张达之手。作为市图书馆阅读推广部的馆员,自2018年开始,两人开始负责带领小朋友做染艺手工活动,体验手作之美,投入了太多心血。

作为中国传统手艺,染艺步骤繁多,被誉为“时间与艺术的结合”。其中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设计图案。两人将二十四节气与染艺结合,设计了很多漂亮的作品。比如大暑节气,是小姑娘和姥姥吃西瓜,旁边还有一只小黄狗。两人还会把山海关大樱桃、图书馆门前的银杏树等身边的特色,都当成设计的素材。

交流蜡染纹样画法。

宋舸文仔细比对事先设计好的图样来上色。

“比如秋分节气这个图案吧,我们前后设计了好几天。最开始的祖孙三人抱南瓜,屋檐上挂着很多辣椒、大蒜等农作物。然后觉得东西太多,画面太满,就去掉一些。这样反反复复修改,才能定下来。”宋舸文说。

在电脑上完成图画设计后,用铅笔将画面大致勾勒到稿纸上。打稿完毕,再将图案一步步勾画到织物上,用蓝靛、丙烯颜料、菠菜汁、姜黄等进一步上色。“这方面咱们有很多创新。”张达说,比如翠绿色的草,是用菠菜汁上色的;几根棉签绑在一起,蘸上亮黄色,涂抹在布料上,就是好看的桂花形状;中药苏木可以染出深红、浅红等颜色;板蓝根也可以制作染色剂;叶片上的小露珠则是用银线绣出来的,足足绣了两三天。“咱们经费有限,为了节省开支,就要多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两人还会搜集办公室废纸,打成纸浆,留着给小朋友做花草纸;剩余的蜡舍不得扔,都留下,用土蜡锅融化后还能用。

如果只要蓝白色,画完就可以将作品放进染料池内浸染了。如果要染其他颜色,那需要用面糊将染色部分盖上,以避免着色部分被染成蓝色,这就是“型糊染”。张达拿起一个布包展示:“看,前面蓝白色的是用型糊染染就,后面带红色图案的是蜡染后上色,这就叫作双面染,两面都很漂亮,都可以展示出来。”

宋舸文说,每次蜡染要先构思,再根据主题寻找素材,用制图软件进行拼合。

用专用蜡刀勾上蜡液给画作勾线上蜡。

浸染也是很讲究的,比如一个布包吧,浸染在染料里20分钟,要拿出来氧化一下,然后再次放进去,这样反复多次,才有想要的颜色。浸染后再晾干,就是漂亮的成品了。

张达说,这些活动的初衷,就是为加深市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让更多人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从2018年开始,类似活动线下共开展20多期,400余人参与。活动内容涉及扎染、蜡染、造纸和线装书等。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中,增加读者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体会传统文化中的匠人精神,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在制作传统手工时,感悟古人智慧。“通过活动,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培养阅读兴趣。看到孩子们做出心仪的作品,特别有成就感,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来参加我们图书馆的阅读活动,一起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张达说。


编辑:郭小溪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

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