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文章详情
【焦点话题】 厚植绿色底蕴 发展新质经济
2024-04-16

翟宏军

《秦皇岛日报》4月2日报道,青龙大巫岚镇黄土坡村的荒山上,建昊215MW光伏发电项目首批发电单元并网发电,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煤8.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4.2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225公顷。

近段时间,“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引发社会各界讨论。其实,在秦皇岛加快建设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多个新兴赛道正在加速发展。就以绿色低碳发展来说,作为拥有良好生态、洁净海水和宜人气候的滨海旅游城市,秦皇岛始终深植绿色“基因”,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土门子建昊“绿电”项目如期并网发电,就是解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样本之一,其“绿色”理念可圈可点。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让绿色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近年来,我市致力打造新型能源产业发展示范城市,初步形成了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等新型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格局。一个个转型升级的产业,一件件创新的“绿色”专利,不断孕育发展新动能、新增长极,生动印证“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把好生态做成金名片,是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必由之路。绿色不是与生俱来的,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的植绿者、护绿者、造绿者的接续奋斗,这背后是生态发展、绿色优先理念根植港城大地的生动诠释。我市持续推进生态建设,重点实施沿海廊道绿化、通道绿化、河流水系绿化、山区生态屏障绿化等生态工程,新造林面积、森林覆盖率、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多项指标大幅超过国家标准。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企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厚植绿色底蕴,离不开数字技术的介入。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数字技术的介入为生态治理全流程提供支撑,让精准识别、实时追踪环境数据成为常态,让及时研判、系统解决生态问题成为现实。无论把栖云山从一个被废弃了20多年的矿坑,变成琪花瑶草、绿满麓坡的园林景观带,还是实施“湾长制”,形成“一湾一档”,实现每平方米海岸、沙滩都有人监管,有人负责……数字化、智能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路径。面向未来,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畅通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互动渠道,集聚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力量和智慧,推动形成网络化、开放性的多元协同治理格局,让绿色底色更加鲜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修复生态、保护生态人人有责。在植绿护绿的同时,更要强化心中播绿。要借助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平台,以科普教育基地、义务植树基地等为载体,巩固、发展和完善生态文化体系,不断凝聚绿色共识。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绿地认养等活动,促进生态文化的发展,让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交相辉映。从自身做起,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融入日常,保持经常。

绿色发展是一场深刻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我们要坚定发展“向绿”、动能“焕绿”,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建绿”,着力把“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让“好生态”成为“好前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能量”。


编辑:韩冰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


分类: 时评
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