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议事】让科技好项目在秦皇岛开花结果
□王绍和
据《秦皇岛日报》报道,北戴河区牛头崖镇蒲兰村,运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新技术,赢得了水稻、蔬菜的提质、丰产、增效。除了这一直接的效应外,我觉得还蕴含着诸多的间接的启迪。
运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生产的草莓西红柿,每斤卖到15元,没等卖完都订光了;蔬菜的供不应求,成了甜蜜的“负担”;卖到北京的玉米特别甜,他们连煮玉米的汤都喝掉了;甘肃一家公司,当即下订单要了所有的稻米……当一些地方农产品愁卖,农民叫苦连天,这里却是喜悦景象,其“秘密武器”就是秸秆生物反应堆。这成果,在启迪:不是农业无钱景,科技兴农美美哒!
科技好是好,就是太神秘,搞不了!不少人,这样说。是得正视,科技是“神秘”,创造谈何易?然而,秸秆生物反应堆是秸秆、树叶、海藻等废弃物的利用和转化。再看有些实用科技,也不是难于上青天。“高手在民间”可以演绎成“民间有高手”。变隔门缝把人看扁为正视、调动主观能动性,科技成果就会更多地涌现出来。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堪称科研的生力军。在这方面,北京优势很多、潜能颇大。咱与北京相距很近,地缘优势很显著,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为借力京津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像蒲兰村那样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坚定不移扭住“北京研发,秦皇岛转化”,切实强化转化基地建设,积极主动联系科研成果,类似于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好项目,就有可能更多地在秦皇岛开花结果。
秸秆生物反应堆,可生成为二氧化碳效应、热量效应、生物繁殖效应、处理农药残留效应、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应。用其种菜,菜的品质好,生产出了有机菜;用其种稻,富含硒,产量高口感好。秸秆生物反应堆,是变废为宝,是对植物废弃物的转化和利用。这一成果,除了带来粮、果、蔬提质、高产、增效,让消费者“爱上我仅需一口”(该技术广告语),还生成了环保、取代无机肥、防止耕地板结等“一堆多效”。这就可以表明:生物反应堆堪称循环经济,亦可谓之为创造的结晶、创新的成果。让科研成果更多些、转化率再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