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议事】技术“红娘”助力“京津研发,秦皇岛转化”

□张汝明

自去年6月以来,市科技局全力抓好技术经理人的培训工作,目前,已培养出懂技术、通市场、擅转化的复合型技术经理人452名,其中66人被河北省科技厅列入专家库。这些技术经理人活跃在科技成果转化第一线,当起技术“红娘”,为科技成果和所需企业牵线搭桥,实现精准“联姻”,助力“京津研发、秦皇岛转化”,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我市培养技术经理人的经验和成效,先后被央视《经济半小时》《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报道。

央媒同时报道我市培养技术经理人的经验,既是肯定也说明其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把这一经验向全国推广。市科技局着力培养技术经理人的做法,确实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是创新之举。

先说前瞻性。过去打仗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转化科技成果,同样是“转化未动,人才先行”。培养技术经理人,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生产力由三大要素组成:人、劳动对象、劳动工具,而其中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发展生产力或新质生产力,都需要众多高素质的劳动者,人才就是其中的精华。我市实施“京津研发、秦皇岛转化”,也需要大批人才,技术经理人就是其中之一。我市培养技术经理人,就是走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前面或同步,使科技成果转化有了人才支撑。

再说实用性。技术经理人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青年男女找对象需要红娘做媒,科技成果转化同样需要技术“红娘”牵线搭桥。科技成果众多,盼着找一个“好人家”,但“养在深闺人未识”。企业也需要科技成果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但“踏破铁鞋无觅处”。这时技术“红娘”就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精准地对接双方,企业就“得来全不费工夫”,由“一见钟情”而发展为“喜结良缘”。效果就是: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到“货架”,实现“落地生金”,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市实施的“京津研发,秦皇岛转化”,就会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技术“红娘”作为技术转移的人才,在“京津研发,秦皇岛转化”工作中大显身手,他们上接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收集科技成果,下联我市各企业,了解企业所需,然后根据双方的具体条件,进行精准“配对”,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技术经理人郝连旺就把汽车桥壳液压胀形新工艺介绍给秦皇岛通桥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正盼着这样的新技术,“一眼相中”。公司采用该科技成果后,打破了现有铸造和冲压焊接法技术现状,大大提高了桥壳承载能力,疲劳寿命高于国家标准35%,节材20%,为企业实现增收近2亿元。据报道,通过技术经理人,目前我市已落地转化科技成果201项。

培养技术经理人的做法,创新开展于我市,我们要不断完善和提高,培养好、使用好技术经理人,让他们在“京津研发,秦皇岛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我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新成效。


编辑:韩冰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