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议事】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高质量发展 “办事心不累”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翟宏军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效果咋样?“政府主动上门服务,感觉舒心、安心。”“虽然跑业务辛苦点儿,但不用找熟人、拉关系,心不累了。”这是驻秦企业家代表给出的答案。(据4月24日、5月30日《秦皇岛日报》)

每一条游动的鱼,最了解水温是否合适。驻秦企业为啥发出“心不累”的释然?就是不用找熟人、拉关系,让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真正管用,制度说了算,而不是窗口说了算,不是经办人说了算。营商环境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由执行政策的具体的人来塑造的。如果口惠而实不至,效果是适得其反的;急着总结可推广复制经验、追求“显示度”“能见度”,是赢不来点赞的;没有熟人办不了事,不守规则却如鱼得水,会让人丧失信心的。

言必信、行必果,吐口唾沫儿就是钉,是招商引资最好的名片,是最基本的营商环境。营商政策白纸黑字摆在那儿,就相当于是一种契约、一个承诺,符合政策就实实在在、规规矩矩办,不符合政策,即使你到处“求爷告奶”、推杯换盏,打人情牌、家乡牌、熟人牌,也于事无济。事实证明,“按规矩办事”比“这优那惠”要靠谱得多。5月29日,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再次发出“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成效,全力以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冲锋号,我们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心不累”为目标,持续攻坚突破,推动营商环境实现新跃升。

持续推动从“找熟人”向“找市场”转变。市场是现代经济的竞技场,良好的市场规则和秩序,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提。要把市场作为第一位的要素来抓,用更多的精力开展规则完善和行业指导,分类制定合理合法的市场规则,充分有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行业协会的创造力。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高效服务让企业顺心,让各类投资主体舒心。

持续推动从“靠关系”向“靠本领”转变。现代经济的活力来自于企业和企业家精神,来自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要积极引导市场主体遵守市场规则,讲求契约精神,既遵守他律,更要严格自律,按规矩和游戏规则“出牌”。引导经营主体诚实守法经营,敢于对各类投机取巧、短期行为说不。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诚信的社会信用体系,引导市场主体打造“老字号”“百年老店”,切忌有“捞一把就走”的想法和“一锤子买卖”的短期逐利行为。

持续推动从“局外人”向“局中人”转变。每个人都是营商环境的一分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环境。大到体制机制运行上的壁垒和桎梏,小到窗口工作人员的一次“爱答不理”,都可能让市场主体望而却步。要坚决破除“与我无关”“差不多就行”等思想,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以比学赶超的紧迫感,立足自身、扛起责任、多作贡献,争当创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设者、促进派和主人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推动形成尊商、重商、亲商、爱商、诚商的浓厚氛围,让市场主体在秦皇岛如沐春风、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心里不累,干事惬意。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优化营商环境,承诺容易,守信难;招商容易,安商难。相信,攻克这些“难”,秦皇岛营商环境就会优中更优、好上加好,港城大地会风更清、气更正,活力奔涌。

作者:青龙满族自治县政协

编辑:韩冰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