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说】让社区食堂发展越来越好
——编者的话
5月24日,《秦皇岛晚报》报道了我市海港区迎秋西里小区的社区食堂,“饭菜干净还实惠,有的老人行动不方便,食堂人员还送餐上门”,“三个素菜10元,一荤两素12元,两荤一素15元,鸡蛋汤免费,量大还实惠”,众多居民对目前的社区食堂赞不绝口。
我们看到,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发展,各地探索兴建了一批社区食堂。你所在的社区有“社区食堂”了吗?无论有还是没有,都请您谈谈对这一事物的体会和看法,我们大家一起期盼和助力社区食堂这一新生事物,能够渐行渐远,得到可持续性发展,用真情服务托起幸福“夕阳红”。(朱瑞明 栾易鑫)
怎一个“便”字了得
□孙艳美
自2023年7月商务部等部门制定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出台以来,社区食堂便来到了百姓身旁。食堂的建设初衷是提供老年人助餐服务,自带公益属性,有政策支持。
笔者是上班一族,数次走进社区食堂,有一点点体会,用一个“便”字来总结。早晨时间紧张,偶尔到外边小店解决吃饭问题,从走出家门到最近的社区食堂,用时七分钟,包括等电梯和红绿灯的时间,如果老年人腿脚慢一些,有一刻钟也走到了——这是一个距离上的方便。吃饭时我看见,堂食和打包带走的络绎不绝,还有外卖员接的单,可谓选择方式多样,这给居家的老人和因带孙辈无法给自己做饭的老人,解决了难题——这是一个选择上的方便。有一次我看见,一家人看完电影回来,找吃饭的地方,选中了社区食堂,许是过了饭时原因,没有其他顾客,但服务一样周到——这是一个时间上的方便。
还有一个“便”,那就是价格上的便宜。社区食堂价格实惠亲民,早餐一粥一饼一小菜,5元解决,一个更丰富一些的套餐,也就8元左右,如果是中餐或晚餐点上一荤一素,20元以内完全没问题。
社区食堂不以营利为主,艰难或许有,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或许有,一个社会,一个要让百姓增加幸福感获得感的社会,这些问题都会在发展中逐渐完善解决。社区小食堂,人间烟火气,愿更完善,更便民。
如何让我爱上你
□张红梅
社区食堂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餐饮模式,它以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它通常以自助餐的形式为主,菜品丰富多样,价格适中,环境整洁卫生。社区食堂的特点在于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饮食需求,同时也为就餐人员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所。
尽管社区食堂优势明显,但仍有人不愿意选择它,这可能与几个原因有关:每个人的口味和饮食习惯都有所不同,社区食堂可能无法完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虽然价格相对亲民,但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人来说,仍然可能觉得价格偏高;社区食堂的营业时间、地理位置等因素可能影响人们的就餐选择;尽管社区食堂在食品安全和卫生方面通常有一定的保障,但有些人可能仍然对此存在疑虑。
如何让更多的人喜欢社区食堂,吸引更多人选择社区食堂?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优化改进:多样化的菜单和口味、优质的食材和烹饪技术、合理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便捷的位置和便利的设施等。另外,社区的参与和支持也很重要,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听取居民意见等方式,促进食堂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满足居民的需求。另外,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帮助社区食堂改善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加强对食堂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
社区食堂越办越好是一个良好的趋势,这离不开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相信,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互动、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服务意识以及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努力,社区食堂会越办越好,持续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美味的食物。
民以食为天,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社区食堂,社区食堂也会发展得越来越红火。
关心“老年人的胃” 照顾“年轻人的心”
□李娜
近年,社区食堂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一些老年人开始像年轻人一样,开启了“下馆子”模式。社区食堂菜品价格低,品种还多,这样的“诱惑”,敲开了老年群体的心门,成功吸引了社区不少的老年人前来就餐。
“我家就住在大食堂旁边,到了饭点,直接坐电梯下来就餐,吃食堂的价格比自己做饭还便宜。”“我上午出门遛弯回来,有点累了,正好去食堂吃,回家就能午休了,都不用想做什么饭,太方便了。”对于社区食堂,一些老年人非常推崇,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还顺应老年人的饮食习惯。
然而,老年人是一个年龄跨度较大的群体,需求各异,不少老人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并没有一日三餐都在外面吃的习惯,作为偶尔的调剂还是可以的。而真正依赖于社区食堂的,则是那些高龄的、独居的或不能自理的老人。公开资料显示,当下独居、空巢、行动不便或生活困难老人,以及子女无暇照顾的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其中吃饭问题备受关注。如果他们身边没有人照顾,因行动不便,也无法一趟趟去社区食堂吃饭,此时,如果食堂能够打开思路,提供些外卖,送货上门,为这些老人提供很大帮助的同时,这些老人也将成为社区食堂的“铁粉”,体验到点外卖的方便快捷,有效解决日常吃饭的大问题。
社区食堂,虽以为老年人提供便利为出发点,却也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好多年轻人也常去就餐,不仅方便卫生,且味美价廉。要知道,没有时间精力做饭,又不想一直吃外卖的年轻人,也时常流露出对食堂就餐的向往。他们每周都会光顾几次,要么堂食,要么打包带回家吃。
社区食堂可以变得多样化,将食堂菜品进行分类,在服务老人的基础上,还兼顾年轻人的口味打造高质量菜品,既关心“老年人的胃”,也照顾“年轻人的心”。
探索出一条行稳致远的发展之路
□孙雪梅
“社区食堂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减少了年轻人的家务负担”“改善了老年人的‘吃饭难’问题”……悄然兴起的社区食堂,为居民提供性价比高、出行方便的餐饮服务,受到了广大社区群众的欢迎。
“天天就这几样菜,没什么新意”“虽然价格便宜,但口味差点”“年轻人下班回来晚,去的时候就没饭了……”社区食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社会老龄化加剧,年轻人生活节奏快的社会现状下,社区食堂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起来,确实有效地解决了居家养老的幸福感,减少了年轻人的家务负担,让社区居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我们在鼓励、支持这项惠民生、暖民心的民生工程的同时,更不能忽视社区食堂在发展营运中出现的科学管理、食品安全、市场多样化需求等各种问题。
小食堂,大民生。如何推动社区食堂行稳致远,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可谓任重道远。这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吸引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同时,社区食堂管理者更应该顺应市场规律,尊重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小份菜、定制菜、免费打包、预约上门送餐等多样化服务,多调研、多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练就一身“真本领”,探索出一条行稳致远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