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别让夏令营变成“坑娃营”

□欧阳晨雨

暑假即将来临,一年一度的夏令营宣传也展开了猛烈攻势。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为让孩子亲近自然、增长见识、增进交流,准备报名参加各种主题夏令营。市场如此火爆,动辄数千上万元的研学产品不愁销路,有的甚至“上线即秒光”。然而,据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夏令营活动虽“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体验却如同开盲盒,有的“50多名女生挤在3间宿舍,每天洗澡都要排队1小时以上”,与商家承诺的服务相距甚远。一些夏令营被消费者吐槽为“排队营”“坑娃营”,有的甚至会反复使用学生宿舍床上用品,消费体验不佳。

其实,包括夏令营在内的一些研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既丰富了中小学生的暑期生活,也有利于锻炼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砺坚韧不拔的品质。但是,这绝不等于,作为活动组织者,可以置宣传的“光鲜内容”允诺于不顾,用简陋的条件、低劣的待遇来敷衍参与者。在之前的报道中,夏令营与商家承诺的服务相距甚远,不少家长反映食品和生活卫生状况堪忧,有的孩子在餐食里发现头发、虫子、塑料等,还有的孩子感染了“红眼病”,此举显然已经涉嫌虚假宣传,构成合同违约,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的确,如今举办夏令营等活动,有着较为旺盛的市场需求。貌似市场门槛又比较低,只要“有场地、教师、客户资源,谁都能办”,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一拥而上、不计后果疯狂跟进,消费者的权利、未成年人的权益,常常成为被压榨的对象。越来越多机构想从中快速分一杯羹,宣传“注水”收取高额团费,在服务中又设法压低开支,以赚取最大利润,往往导致畸形发展。如果任由夏令营乱象滋生,势必一步步伤害公众的信心。而公众,则要选择那些公办、正规的机构,为孩子报名夏令营,以保障自己的权利。


编辑:韩冰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