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议事】刮目相看老企业 力促老树开新花

□王绍和

据《秦皇岛日报》报道,高鹏公司,佰工钢铁,都是我市的老企业,都在转型发展中迈出了新步伐:前者旗下的烨贝科技与京企遨博“联姻”,在海港区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基地;后者依托数字化技术锻造“智慧钢铁”,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一般来讲,很多产品,都要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落期。喜新求新,势所使然,但这俩企业昭示:“喜新”应该,“厌旧”不宜——有些老企业有可能像佰工钢铁那样母体裂变,在旧的肌体上孕育转化成新的元素;有的老企业有可能像高鹏公司旗下的烨贝那样,嫁接改造成新的肌体。因此,我们在正视老企业包袱沉重的同时,也要认清其潜在的优势,对老企业不宜轻易地摒弃,而宜力促老树开新花。

老树能否开新花,有无信心很重要。信心与空想无缘,而是生成于实事求是。高鹏公司旗下的烨贝,产品虽无竞争力,但却有承载的空间,要向外发展的遨博(北京)看到这一点,促成了“联姻”。佰工钢铁科研团队摒弃故步自封,下大力优化MES生产执行系统,实现了绿色转型升级。这些成果,充分揭示:有些老企业尽管濒临“暮秋”,但也蕴含着缕缕“春光”,虽然举步维艰,但也潜在着某种生机。对其刮目相看,正视其潜力与优势,方可充满转型发展的信心。否则,看问题犹如木匠斧子一面砍,只看制约因素,忽略潜在优势,就难免觉得这也不可能那也办不到。有信心未必能赢,但信心不足肯定要输。刮目相看老企业,辩证分析包袱与潜能,让老企业信心强起来,如此审时度势很必要。

力促老树开新花,不可能轻而易举。面对重重难关,只有转型发展的想法不行,空喊口号更不行。亟需要、颇可行的是切切实实的自我“诊断”。像高鹏及其旗下的烨贝那样,面对沉重包袱的重压不迷茫,而是找出具体的优势,找到新路,如此绽放出新花。像佰工钢铁那样重视科研团队建设,在数字化、智能型上咬定青山不放松,“老树”才能焕发勃勃生机, 4000多个关键节点数据才能一“幕”了然,取得工人从干“粗活儿”到坐“办公室”操纵的硕果。

毋庸讳言,“老树”确有劣势。欲开新花,扩大开放很需要。这一点,高鹏公司堪称典型:他们努力践行“京企进秦”的发展方略,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如此才遇到了合作伙伴。佰工钢铁数字化、智能化的崛起,亦有对外开放的身影,亦是技术引进的结晶。

面对困难,动辄躺平,等来的只能是树枯叶落“黄摊子”;振作起来,主动行动,才能赢得生机、新花绽放。除了企业自身奋发努力,政府相关部门宜更多地深入到老企业,帮其多想办法。心系老企业,携手来浇灌,让更多的老树开新花,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大有希望。



编辑:郭小溪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