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脚下是故乡】秦皇岛市抚宁区大新寨镇箭杆岭村: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

秦皇岛日报 记者 李楠 傅春秘

在秦皇岛的长城沿线,很多古村落宛如碧海遗珠,错落分布在崇山峻岭之间。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区大新寨镇的箭杆岭村便是其中之一,单就这个名字,便知道这个村子在古代军事中担任过重要角色。

箭杆岭村位于两山夹峙中,两侧的长城蜿蜒盘踞、依山就势、雄险壮观。66岁的长城保护员张凤阁为记者讲述了村子的历史。元泰定年间,朱、杨两家由山东迁至此地落户,逐渐发展成颇具规模的村子。由于这里苦蜡木等树木生长极为茂盛,为制造弓箭提供了绝佳的资源,故而得名箭杆岭。这里过往地势险要,是长城重要的隘口,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而当下的箭杆岭,已经没有了战火硝烟和刀光剑影,只剩下古老长城,以及城墙下历经沧桑的老宅院和美丽如画的河畔风光。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已外出,只剩下老人们喜欢三五成群坐在墙根下唠家常,他们也许是古村最后的守望者,偶尔几声鸡鸣狗吠,让这个深山中的古村显得更加宁静。

张凤阁说,从前村里有“六庙五道”的传说,不仅有“老爷庙”,还有“仙神庙”“龙王庙”“娘娘庙”等,朝代更迭,时光变迁,这些庙宇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但一些老瓦房、拴马桩、石碑帽子保留下来。特别是一个巨大的、不知朝代的赑屃,雕刻古朴、纹饰犹在,作为历史的见证,引发无尽遐思。

漫步箭杆岭村,街头总有一股古韵在流淌,依稀可见旧时繁华。村里有不少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门楼高大,场院开阔,大多门楣上装有木制门簪,不仅显得古朴美观,让人赏心悦目,还寓意着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纵然被雨浸风蚀褪了色,仍能显示当年的富足。封建社会象征权力和身份的抱鼓石,在这里亦是常见,能在这深山幽谷中建造如此气派的民宅,可见屋主们当年的财势。古民居、古井、古树、古碾……这些景物合理分布在方圆几十米之内,和谐统一相映成趣,看似人为,又似天成,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必然,构成的却是一道独特的山乡自然风景,原汁原味的乡居图画。在这里,天、地、人本就是和谐一体,返璞归真、崇尚自然仿佛才是永恒的追求。

张凤阁告诉记者,村东原有大城门,被百姓称为“皇城”。既称“皇城”,那该有皇帝了。据青龙满族自治县历史研究者王连晨等人的考证,辽金时期,奚王回离保曾在这里自立为皇帝,建立了奚国,但是,这个政权只存在短短8个月就灭亡了。那么,箭杆岭村可能是当年奚国的一部分。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在悠悠的历史长河里,这个古老的小山村有太多的谜团等待揭晓。

张凤阁自2004年起担任长城保护员,每天都要巡护六七座烽火台,一条蜿蜒的羊肠小路,时而狭窄,时而陡峭,稍不留心,就会被脚下的石子滑倒。经年累月的巡护,他和长城的感情日益加深。张凤阁说,这里的长城有一种险峻的美,箭杆岭村两侧山势陡峭,长城随着山岭蜿蜒起伏,青山白云下,似身披鳞甲的卧龙,很是壮观。更有价值的是,他在巡护长城时在敌楼发现了一些文字砖,引起了文保专家的重视。

随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个个散布沿线的小村庄,也因拥有长城资源开始焕发生机。箭杆岭村保留的传统民居,也成为游客“打卡地”,在这里可以触摸过去的历史风貌,感受古老的社会形态,追溯往昔的生活场景。与其他名声大噪的“旅游村”相比,当你真正走进箭杆岭村,你会发现它就像记忆中的老家一样,不但有田园的烂漫,还有深厚的历史,道不尽的古老故事……


编辑:郭小溪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