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打造乡村振兴的山区样板

秦皇岛日报 记者 李楠


双合盛公司依托当地农业资源发展杂粮主食系列产品,已成为青龙的龙头企业。 通讯员 肖春图 摄

近日,记者走进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合盛农产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寻常的杂粮经过磨粉、和面、包制、蒸熟、冷藏、包装等一道道工序后,最后“变身”商超柜台里的小豆包。

“我们依托当地优良的杂粮资源,规模发展杂粮主食系列产品。”双合盛总经理张全利说,公司目前拥有4条日产成品20吨的生产线,每年能够消化各类杂粮、板栗原料2万吨。在2021年第106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双合盛公司的“在旗杂粮主食系列”产品荣膺金奖。

在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香菇产业示范园菌种菌棒厂,400平方米恒温培养室内,机械化的架子上,一箱箱菌棒整齐码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菌香。香菇产业示范园项目负责人范兴强介绍,菌种菌棒厂设有培养车间、生产车间、原料车间和冷库,每个培养室可放置6.5万棒菌棒。工厂化生产极大缩短了后续种植时间,把食用菌种植从“两年三季”变成了“一年两季”,成品率也大幅提高。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为青龙五大特色产业之一。目前,全县食用菌栽培规模稳定在年产5100万棒,总产量2.6万吨,食用菌产业持续带动6.5万人实现稳定增收。

不论是双合盛农产品有限公司,还是香菇产业示范园,都是青龙对传统农业项目进行改造升级后走向更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青龙坚持“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电商物流品牌赋能,群众增收致富”工作思路,将林果、畜牧、中药材、食用菌、杂粮五大特色产业作为全县特色主导产业,积极打造具有中国北方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青龙样板”。目前,青龙发布的“满意青龙”区域公用品牌,荣登“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锐)10强”榜首,“青龙板栗”“青龙黏豆包”“燕坤苹果”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乡村工匠目录,“燕山绒山羊”被确定为国家地方品种。

针对“好物处在深山人未识”的情况,2021年,青龙提出“三级书记”抓电商的战略,从卖好货、建生态、育人才三个维度,利用电商思维整合农特产品销售端渠道,增强产业供应端实力。

8月7日,在位于青龙穆杖子村的三星口乡电商服务中心,数十名村民和邮局的工作人员正忙碌地打印快递单、打包商品,2万多个包裹等待发出。

穆杖子村是传统农业种植村,苹果和药材种植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利用全县“三级书记抓电商”活动契机,穆杖子村党支部书记王文明积极与县电商服务中心联系对接,同时到肖营子、五指山等地向电商达人和网红实地请教,选择最合适的物流渠道。在摸清门道后,王文明以村里的康达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注册了抖音账号,将乡亲们滞销的苹果、药材、豆制品和蜂蜜等农产品销售出去,也带动了村里闲置劳动力就业。

依托康达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前不久的六天时间里,电商团队累计接到订单4.21万个,销售金额324.519万元。其中,仅8月6日一天,便爆单3.73万单,销售额28.06万元。

当前,青龙的县、乡、村电商商贸物流体系已成功贯通,全县活跃电商店铺接近4000家,带动就业人数1.5万多人,2023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22.6亿元,较2022年增长21%。以电商助力乡村振兴,青龙真正实现了让村子强起来,让村民富起来。


编辑:薛佳麟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