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一刻】中秋节也是文化节

中秋节是劳动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很浪漫也很有文化味儿,又叫“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追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

中秋节不仅恰逢月圆,也是瓜果梨桃成熟的季节。中秋节的空气中,飘着瓜果梨桃的香味,飘着月饼的香味,也飘着文化的香味。劳动人民表达丰收的喜悦,不仅仅是喝酒、吃团圆饭,更有挂灯笼、猜灯谜、品诗作画、吃月饼、祭月神、情人会等文化活动。中秋文化,就这样在每一个中秋节上演着,传承着,更新着。

在古代,祭拜月神,是中秋节的重头戏。八月十五这晚,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将团圆月饼切开。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大家还会趁着酒兴,吟诗作画,虽然写不出“明月几时有”那样的词句,也一定是诗兴大开。

今夜,我们看着一千多年前大诗人李白看过的明月,也会心潮澎湃。今人庆祝丰收,可能是大诗人不曾想到的,今天的灯笼,比一千多年前更漂亮,更时尚,更有文化味。在劳动人民眼里,挂灯笼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是象征着幸福团圆。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中秋也要玩灯。现在的中秋,也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儿童可以在家玩灯,也可以去灯会、猜谜现场。品诗作画,原本是一项“高雅”的艺术。让李白想不到的是,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劳动人民不再是“劳动的工具”,他们具有较高文化知识和艺术欣赏能力,为表达喜悦的心情,他们在丰收之际,也会拿起纸和笔,写诗作画,让自己的心情和作品走上“村光大道”。

中秋节几乎每一项活动,都是文化活动,都散发着文化的气味。今天,在满足了衣食住行之后,劳动人民对于文化的追求、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文化让中秋节从远古走来,也让中秋节在文化气息更加浓厚的基础上,走向更加遥远的未来。


编辑:郭小溪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