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用民生愿景绘就幸福图景

秦皇岛日报 记者 史娜

秦皇岛不仅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游客,更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让无数食客流连忘返。在秦皇岛的特色美食名录里,青龙黏豆包必定位列其一。而当下每天产能达100余吨、远销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17个国家的“在旗杂粮主食”便是我市具有代表性的精品黏豆包品牌。

公司董事长张胜利是土生土长的青龙人。“我在龙王庙乡出生,是正儿八经的农民,改革开放后,做过很多小生意,比如卖蔬菜水果、开小超市。”张胜利告诉记者,他一直在思索,怎样才能让更多人接触并喜欢青龙当地的满族传统美食黏豆包。这是他一心想要完成的事业。

2012年,经过充分考察,张胜利、张全利兄弟俩注册了“在旗”商标,办起了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实现了黏豆包的标准化、产业化生产。随着公司规模的逐渐壮大,附近农民陆续有了就业岗位,从农民“变身”成为了工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9年,青龙满族自治县政府将21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双合盛”,让大山里面的贫困户成为股东。企业每年支付100多万元股息为贫困户分红,直接助力凉水河、安子岭、祖山等6个乡镇的数千户贫困户脱贫。

随着“在旗”产品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熟知和喜爱,“双合盛”品牌也致力于技术升级和产能提升。今年8月,占地400余亩的在旗杂粮产业园开工建设,项目规划5条现代化生产线,预计日产杂粮主食400吨,年产值达20亿元。“在我看来,在旗品牌,未来可期。”谈到企业发展,张胜利信心十足。

“60后”张胜利的创业故事和“双合盛”品牌的发展历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秦皇岛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实现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历史性跨越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产业结构层次低,是典型的农业市,工业、商业、交通、服务业落后。194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66.6∶6.9∶26.5,工业增加值仅为595万元。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快速推进,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7∶37.7∶32.6,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改革开放以后,秦皇岛在港口、休疗和旅游等产业的带动下,全市第三产业加速发展,198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形成“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重要抓手,促进三次产业协调优化,2023年产业结构调整为13.0∶32.0∶55.0,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稳步发展,2023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238.41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9%。

青龙满族自治县地处山区,因其地理地貌特殊性曾严重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制约着经济发展。2001年,青龙被列为我市唯一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原有贫困村14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3万户、6.7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龙围绕做强龙头企业,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抢占电商物流风口,让网络带领“山货”出山;发展光伏产业,实现长期收益等重点工作,大力发展林果、畜牧、中药材、食用菌、杂粮等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提档加速。

2018年,青龙退出贫困县行列。2019年,全县贫困人口清零。

晨光熹微,旭日初升,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大海,北煤南运的明星港口——秦皇岛港吞吐万汇,奔流不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依海而生的秦皇岛,正在努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上,将一个个人民群众期盼的美好愿景绘就成为一张张幸福的现实图景。


编辑:薛佳麟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