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宴:历史文化与传统美食的交融

□文、图/张茗

自2023年中国冀菜产业发展研究院秦皇岛市分院成立后,北戴河宴的研发就被视作秦皇岛特色菜挖掘和品牌建设的重头戏。为打造这场美食盛宴,秦皇岛市分院从北戴河的历史文化名人、山海物产、民俗菜肴、风味小吃、非遗美食以及自1898年开埠以来的经典菜肴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研。

“这是一场对北戴河历史的严苛调研和考察,更是对我们传统美食以及民俗饮食文化的深情回望。我们深入挖掘北戴河的特产、食材以及民俗、饮食习惯,将这些珍贵的素材与烹饪技术相结合,力求让北戴河宴更加丰富、更加专业。”市饭店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主席王舵这样回顾北戴河宴的研发过程。

北戴河宴有望走出秦皇岛,让更多人领略冀菜文化的风采。

在市饭店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当地学者、文化名人、民俗专家、冀菜研究员和烹饪大师等精英齐聚一堂,通过研讨、挖掘和实践整理,圆满完成了北戴河宴的文化梳理及宴席菜品的制定与应用工作。北戴河宴作为一场广义的宴席,巧妙地将历史名人轶事宴席、时令节气宴席、节日喜庆宴席、中西融合宴席、休疗单位宴席和传统美食非遗宴席六个各具特色的宴席融入其中。这六个宴席既可独立成席,又可根据不同食客的需求相互搭配菜品,满足商务宴请、朋友聚会、家庭聚会,以及品味当地风俗菜肴、本地文化菜肴、中西融合菜等多样化的味蕾体验。

北戴河是一块被历史深深眷顾的土地,无数历史人物的足迹与才情,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铺展在北戴河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

在北戴河宴中,每一道菜肴都仿佛是一个历史故事的再现。如“六国一统煲”,选用六种当地山珍和海鲜等食材精心烹制而成,不仅口感丰富、层次分明,更寓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辉煌历史,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与伟大。而“寻仙长生羹”,则是以当地近海捕捞的牡蛎为食材,经过精心烹制而成的一道滋补佳肴。它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更寓意着秦始皇求仙长生的美好愿望,让人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对生命的敬畏与追求。

与曹操相关的“望梅止渴凉粉”,则是以卢龙的红薯为原料,采用传统漏粉工艺制作而成的一道清爽凉菜。它不仅口感滑嫩、清爽解腻,更寓意着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汲取到那份坚韧与勇气。

此外,“贞观盛世煲”也是北戴河宴中的一道经典菜肴。它以渤海湾大虾、溜达鸡等多种优质食材精心烹制而成,不仅味道醇厚、香气扑鼻,更寓意着李世民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象征着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典故,不仅为北戴河增添了无尽的底蕴,更为北戴河宴的菜品和名称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北戴河,这片拥有得天独厚自然之美的土地,沙软潮平,海天一色,四季如诗。漫长的海岸线与宜人的气候,使得这里自古便是中原农业文明与塞北牧业文明的交汇之地,农耕与渔获在这里交织出一幅物产丰饶、绚丽多彩的画卷。

清光绪年间,举人张凤翔以其横溢的才华,为家乡创作了十二首渔诗。这些诗作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纪录片,记述了百余年前秦皇岛以及唐山乐亭一带近海渔民捕鱼食鱼的盛况。这些珍贵的文字,成为研究北戴河饮食文化的宝贵史料,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渔家风情。

在张凤翔的渔诗中,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渔歌唱晚、海鲜满舱的动人场景之中。从一月寒气袭人时的鲜美蛏子,到海面如银、轻盈飘逸的面条鱼;从二月梭鱼上市,带来初春的讯息,到三月螃蟹横行,宣告着海洋的丰饶;再到清明时节,肉肥味美的比目鱼……每一个月份,都有属于它的海鲜美味,都有渔民们辛勤捕捞的身影。张凤翔以细腻的笔触,将渔民们捕鱼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北戴河宴的时令节气宴,正是基于张凤翔渔诗中的诸多菜品,精心整理而成。在这里,每一道佳肴都是一段时光的叙事,诉说着北戴河的四季故事。海鲜砂锅蒸腾着牡蛎、海参与豆腐的暖香,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渔火通明的夜晚;腊头鱼皮(河豚)熬制的鱼冻,弹牙鲜美,让人回味无穷;白菜心拌海蜇头,脆爽酸辣,如同夏日里的一缕清风;面条鱼摊鸡蛋、春韭炒雪虾等佳肴,更是将春天的气息完美地融入其中。每一道时令佳肴,都是一段历史的低语,一份文化的馈赠。它们不仅让我们品味到了大海的鲜美,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北戴河当地的节日喜庆宴席,大都中午12点开席。席有四盘八碗,六盘六碗和八盘八碗之分,大都是双数12个菜、16个菜或18个菜。在北戴河的喜庆宴席上,海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八爪鱼炖肉”寓意八方来财,还有时令鲜蔬“大丰收”,由猪肉、海参、冬菇、火腿等制成,寓意四季平安、团团圆圆的“四喜丸子”大而软糯,色泽红亮,酱香浓郁,是婚宴上的重头戏。同时,宴席还融入了各种传统习俗和仪式,如端午节为每位客人系上寓意平安吉祥的七彩绳,春节和丰收节则有相应的庆祝活动,为食客们带来了一场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这些传统习俗的加入,不仅让宴席更加具有仪式感,也让食客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北戴河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节日氛围。

19世纪末,津榆铁路的开通让北戴河这座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声名大噪,成为“远东罕有其匹”的著名避暑胜地,同时也成了中西饮食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见证地。

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北戴河海滨餐饮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据1931年7月30日天津《益世报》报道,北戴河海滨的毕琪饭店管理得当,房舍整洁,备受欢迎。饭店的烤鸡翅外焦里嫩,香料味道浓郁,是当时的必点菜品;芝士蘑菇焗猪肉也因味道丰富而广受好评。同福饭店是北戴河海滨开业年代最早的一批饭店之一,饭店的“柠檬茴香烤鱼”“海鲜番茄浓汤”等菜肴将地方海鲜与西式烹饪方法相结合,独具特色。无论是在官方记录还是民间口碑中,同福饭店都是北戴河海滨的一张名片。

这一时期,北戴河还迎来了众多国内外文化名人的到访。他们不仅在此留下了足迹,更在餐桌上留下了许多饮食轶事。梅兰芳钟爱的核桃酪、朱启钤宴请张学良时的鲍鱼肘子,以及顾维钧心心念念的北戴河虾酱豆腐,这些经过考证的历史名店以及挖掘整理出的菜品,成为饮食文化的佳话,不仅见证了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更为北戴河宴增添了光彩与魅力。

近年来,北戴河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成功申报了十余种省市区各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每一种美食都承载着北戴河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情感,是北戴河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独具风味的杨肠子,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鲜美的口感,成为北戴河的一张美食名片。而露着虾尾、汁鲜味美的叶存利海鲜大馅饺子,更是让食客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到了北戴河海鲜的鲜美与独特。

此外,历史悠久、风味独特的小薄荷寨李氏烧鸡,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香醇的口感,赢得了广大食客的喜爱与赞誉。而极具地方风味的北戴河传统漏粉儿、八带鱼熬咸白菜、北戴河转鱼、炒螃蟹酱等美食,更是将北戴河的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当然,还有那香脆可口的李氏油盐烧饼,以其简单却又不失精致的口感,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美食记忆。这些非遗美食,不仅丰富了北戴河宴的菜品选择,更让食客们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北戴河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地域风情。

北戴河宴,作为悠悠历史与璀璨美食文化的完美交融,宛如一台时光穿梭机,引领食客领略不同岁月的风味。它凭借精良的制作、独特的设计以及精湛的技艺,选取冀北丰富的物产与山海资源为基底,巧妙融合晋、鲁、豫、川等菜系之精髓与本地习俗,精心打造出一系列风味独特的美食盛宴。

2024年12月,河北省饭店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省冀菜产业发展研究院对河北各地宴席进行了地标美食评定。如意山海康养酒店申报的北戴河宴接受了现场评审,该宴席由霍伟军冀菜大师工作室领衔研发,最终在菜品特色、烹饪技艺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均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

北戴河宴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展望未来,北戴河宴有望走出秦皇岛,让更多人领略冀菜文化的风采。


编辑:薛佳麟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