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迈上新台阶——秦皇岛经济新数据新亮点
秦皇岛日报 记者 张宏宇 王静
1月10日,在中铁山桥纯净钢铁路辙叉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制模、冶炼、浇铸、淬火、脱模、打磨……各道工序紧密衔接,工人们凭借精湛技艺,制造出代表国内顶尖水平的纯净钢铁路辙叉。这些辙叉为我国高铁网络注入强大动力,有力保障了高铁运行的高效与稳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我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主要集中在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海洋装备、电力装备、能源装备、机械制造等行业,龙头代表企业主要有中信戴卡、威卡威、中铁山桥、山船重工、天威保变、哈电重工、天业通联等。
2024年,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取得了新的成果,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2024年1至11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92家,营业收入960亿元,同比增长4.0%;利润总额79.44亿元,同比增长28.3%;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9.3%,占比46.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3%。
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是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支柱产业,现有企业22家,规上企业8家。主要有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新铁德奥道岔有限公司、秦皇岛市山海关工务器材厂、秦皇岛老虎重工有限公司等。主要产品为桥梁、轨道道岔、架桥机、掘进机等轨道交通上游产品。目前中铁山桥两大主业——桥梁钢结构和铁路道岔系列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纯净钢铁路辙叉的生产,是中铁山桥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新质山桥迈出的坚实一步,不仅采用了先进的材料配方,还采用了先进的精炼技术,以及精密的铸造工艺和精准的热处理,显著提高了铁路辙叉的组织结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等,达到了高纯净度、高致密性、高稳定性的投建目标。该产品的应用对提升我国铁路运营安全性、通过运量、使用寿命和减少养护维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中铁山桥铁路辙叉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组,行业领先。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我市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产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支柱产业,是我市工业的稳定器、压舱石。2024年1至11月,我市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25家,营业收入533亿元,同比增长0.8%。以中信戴卡为代表,我市已发展成为中国水平最高、生产规模最大的高档汽车轮毂生产基地。
在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下,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捷报频传。2024年12月1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吨位1100吨运架一体式架桥机在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正式下线,将发往韩国,用于韩国湖南高速铁路2期的施工建设。该产品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仅由一台主机即可实现提梁、运梁、架梁作业功能,每片梁架设施工效率可以提高10%以上。2024年10月19日,由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制造完工,并顺利发运。此次发运的蒸汽发生器共有3台,这3台体型庞大的蒸汽发生器将组装成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年发电量可以满足100万人口1年的用电需求。
在秦皇岛工业发展的版图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经济的脊梁,众多企业以奋进姿态演绎着非凡华章。目前,我市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目前我市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研发机构139个,在全市360个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中占比达到38.6%;全市专精特新企业236家,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125家,占比达到52.97%;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18家,占比达到75%;全市数字化车间17个,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15个,占比达到88%。全市拥有76个高端装备制造业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以高端化、智能化、系统化、集群化为方向,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船艇、重型工程装备、电力装备、精密制造等项目,加快产业链配套项目引进,突破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短板,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千亿级智能化、高端化产业集群。”“十四五”规划绘就发展蓝图,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王剑猛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