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百姓故事汇丨中草药种植产业带头人

秦皇岛日报   记者  杜楠 通讯员  李文静 王云昌

今年58岁的陈英,是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广茶山村人,他当过县政协委员、任过3届村委会主任,现如今又成为河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河北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优秀带头人。

陈英(左一)指导村民播种。(资料图片) 本报通讯员李文静 王云昌摄

陈英与中药材有着独特的缘分。小时候,陈英的双亲因病常年吃中药。每到假期,陈英就上山采药,他对中药材的特征、功能、生长环境了如指掌。1989年,陈英高中毕业后,在周边乡镇做起了收购野生中药材的生意,并很快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随着野生中药材越来越少,陈英开始了从采购中药材向种植中药材、从单独经营向“公司+农户”模式的双重转变。

2014年,陈英在自己老家广茶山村试种了34亩北苍术、白薇两种中药材,在专家的指导下,药材收成非常不错,每亩药材根茎和种子收入达到2.5万元。

试种成功坚定了陈英干下去的决心。于是,他将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大到600亩,并在当年成立了建友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解决技术难题,合作社先后与北京中关村、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农大等单位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并先后在本县的肖营子镇、木头凳镇、大巫岚镇及昌黎县的一些村庄建立了多个中药材种植基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种植规模已达到1800亩。

在陈英的带动影响下,本县和周边地区中草药产业迅猛发展。为了让更多乡亲走上致富路,陈英经常给村民义务讲解中药材种植及管理经验,免费帮助农户解决种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目前,他的联系户涉及300个行政村、8000多户,种植中药材面积达到1.6万亩。在陈英的带动下,联系户年增收1.2亿元以上,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近就业。此外,陈英还帮助联系户解决中药材销售难题,仅2024年就帮助48个种植户销售种苗、药材,金额达到1800万元。

多年来,陈英所取得的成就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群众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赞誉。2020年,他被省农业农村厅授予“最受欢迎的特聘农技员”,2024年,又被评为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优秀带头人。

编辑:王俏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