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勇挑大梁·产业新亮点 | 分析风向水流 实施精准投喂 快速置换水体 秦皇岛市首个智能渔业养殖网箱顺利下水
秦皇岛日报 记者 王宁 张宏宇 王静
3月6日下午3点,中交一航局五公司船机中心造船基地内一片欢腾。由该公司建造完成的海洋牧场“九腾1号”深远海渔业养殖网箱依次越过50个气囊,顺利滑入渤海湾,标志着我市首个智能渔业养殖网箱顺利下水。
作为深远海渔业养殖网箱的主体部分,“九腾1号”的桁架式养殖平台总长91.1米,宽26米,型深7.5米。它内置3个养殖仓,养殖水体达到1万立方米,平均每年可养殖优质海水鱼类7万尾,年产量约5万公斤,在恶劣海况下最大可抵御15级风力。
“九腾1号”采用了很多智能养殖技术。养殖平台搭载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饲料储存模块、水上水下视频监控和水质水流实时测量设备。借助这些设备,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查看水下鱼群分布情况和生长状态,系统分析风向、水流信息以便实施精准投喂,能够在深海中实现几十秒钟给养殖仓换一次水,从而大大改善养殖水环境。整个养殖周期只需配备两名工作人员,实现了现代化智能养殖。
海洋渔业是海洋产业的传统支柱产业,开展海水养殖渔场建设,有利于帮助渔民转产转业,优化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苗种培育+海洋牧场+休闲渔业+海洋生态”等多业态综合发展模式,有助于打造特色化旅游品牌,并激活壮大相关海洋产业。“九腾1号”的顺利下水将为我市海洋渔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此次建造中,中交一航局五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钢结构建造方面的技术优势,为助力我市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海水养殖高质量发展、带动渔民增收、持续建设稳定的“蓝色粮仓”贡献央企力量。
据悉,网箱养殖起源于19世纪末的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因其投资少、产量高、便于管理,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大面积推广,在全国各地的湖泊及水库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工业装备的不断升级,节能环保的深远海渔业养殖网箱应运而生,为有效利用海洋资源,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提供了新的空间。
编辑:王剑猛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