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百姓故事汇】匠心筑梦 守护电煤安全起航

秦皇岛日报   记者  康美思

3月1日早8时,在秦港股份九公司集控中心,王爱民熟练地操控着装船机,随着最后一批煤炭稳稳地输送至指定舱内,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煤炭装船量正式突破4500万吨大关。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为九公司20年发展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83年出生的王爱民,自幼便与港口结下不解之缘。儿时在港口边玩耍的他,望着那些庞大而充满力量的机械,心中满是好奇与向往。2005年,他如愿进入港口工作,凭借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很快成为装船机司机。同年7月,秦皇岛港第九港务分公司成立,王爱民与其他工友一样,从全港各个单位抽调到九公司,在装船机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

图片

王爱民在工作中。(图片由秦港股份提供)

4500万吨煤炭装船量,是王爱民20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有力见证。每一吨煤炭都承载着他的辛勤与汗水,见证着他的成长。按照2024年广州用电量1280.7亿千瓦时计算,4500万吨煤炭可发电1350亿千瓦时,是广州12个月的用电量,数量令人震撼。王爱民激动地表示:“这一刻,我等了太久,心中满是自豪与感动。这4500万吨煤炭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和我一起与九公司共同成长的同事有很多,我只是其中一个。”工作中,王爱民对精准操作的追求达到极致。在装船前,他会依据船型扫描图,精准分析不同船型的结构与特点,提前规划好装船机行走姿态和装船机大臂伸缩长度及俯仰高度。装船过程中,他通过微调出料口的角度,让货物平铺且精准地落入舱内指定位置,极大提升了作业效率与安全性。在装船作业节奏把控上,他堪称大师,总能提前规划好装船路径与速度,心中好像有一张精准的地图。

科技创新为港口作业带来巨变。王爱民介绍说:“以前在码头两个人负责一台车,现在我一个人就能在集控中心操控2台装船机,我上一个班完成的任务量是以前的好几倍,工作强度却大幅降低。”

在20年的漫长岁月里,装船机陪伴王爱民度过了无数个日夜。王爱民的经历是众多港口劳动者的奋斗缩影,也是九公司20年发展的历史见证。正因为有他们,九公司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编辑:王俏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