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百姓故事汇】产业发展探新路

秦皇岛日报 记者王静 本报通讯员魏滨

在海港区北港镇大旺庄村,有一座专门养殖娃娃鱼的特种养殖场。多年来,养殖场负责人付立河凭借一股不服输的闯劲,探索出一条在北方地区养殖娃娃鱼的新路。

付立河最早从事甲鱼养殖,日子还算安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娃娃鱼。娃娃鱼独特的外形和极高的经济价值,一下子“击中了”付立河的心。在付立河心中,娃娃鱼的肉能增强体质、防治贫血,皮能制成治疗灼伤的药物,胆汁能解热明目,简直就是“水中珍宝”。不过,野生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人工饲养才是合理利用其价值的途径。付立河当下决定,要在自己的家乡开启娃娃鱼养殖之路。

2008年,满怀憧憬的付立河踏上求知路,走访南方娃娃鱼科研机构和养殖场,向经验丰富的养殖户和专家虚心请教。可当他回到家乡准备大干一场时,难题接踵而至。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环境差异巨大,南方那一套养殖经验在北方根本行不通,一切都得从头摸索。

场地建设是第一道难题。娃娃鱼对水质、水温、光照等环境条件要求苛刻。付立河为了给娃娃鱼打造一个舒适的家,四处查阅资料,请教专家。资金紧张,他便利用业余时间修电器,一分一毫积攒资金补贴娃娃鱼养殖。

有一次,水温突然变化,不少娃娃鱼的状态出现异常。付立河心急如焚,守在养殖场不敢合眼,时刻关注娃娃鱼的状况。为掌握娃娃鱼的生长规律,付立河在养殖场搭了简易床铺日夜守护,水温多久测一次,饵料多久投喂一次、每次投喂多少,都详细记录。他深知,干这行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娃娃鱼的生死。

付立河检查娃娃鱼生长情况。记者王静摄

经过多年的摸索,付立河终于总结出一套适合秦皇岛本地的娃娃鱼养殖技术。在饲喂环节,他选用白鲢鱼作为饵料,还会仔细剔除鱼刺,怕扎伤娃娃鱼。每一个环节,他都格外小心,力求做到完美。

养殖成功后,付立河又把目光投向了娃娃鱼人工繁育。这是个更大的挑战,面对求偶成功率低、受精率低等问题,他一头扎进繁育研究中。无数个日夜,他守在娃娃鱼身边,观察它们的习性,调整繁育条件。终于,他不仅成功攻克了这些难题,还人工繁育出了白色娃娃鱼,填补了业内空白。

付立河并不满足于此,经过多年的探索,他独创了一套娃娃鱼定水养殖法。与南方常用的流动水养殖不同,定水养殖只需少量的水就能满足娃娃鱼的生存需求。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节约水资源,对环境要求也更低,让娃娃鱼在北方大规模养殖成为可能。“用这种方法对娃娃鱼有好处。它活动少,品质好,还不容易生病。”付立河说。

如今,养殖场内有数千条娃娃鱼健康生长。付立河的成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前来观光学习。但付立河的目标不止于此,他在心中描绘着事业发展的新蓝图。“我想把这里打造成北方最大的娃娃鱼养殖和繁育基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北方娃娃鱼产业做大做强。”付立河满怀信心。

编辑:杨宏璐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