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百姓故事汇】一刀一刻枯木“逢春”

秦皇岛日报社 记者李楠

在海港区西港路街道先盛里社区有一位痴迷根雕的老人。老人今年74岁,名叫杨沛林。他时常手持刻刀,屏息凝神,小心地在树根上雕琢,随着木屑簌簌落下,作品雏形渐显。“根雕容不得分毫差错,需以心驭刀,与木对话。”杨沛林说。

说起与根雕的缘分,要追溯到2017年。有一次,退休后的杨沛林在古玩市场闲逛,摊位上的根雕摆件深深吸引了他,从此在他心中种下了根雕制作的种子。“我的第一件根雕作品是一只兔子,原料是大妹妹旅游时带回的半米多长的树根毛坯料。由于当时手法生疏,这只仅20多厘米高的兔子摆件,花费了一年半才雕刻完成。”杨沛林笑着介绍。

杨沛林和他精心制作的根雕作品。记者李楠摄

如今,经过长时间的雕刻练习,杨沛林早已熟能生巧。小的根雕摆件三天便能完成,大一些的也只需一两个月。他创作时会用到多种不同刀型的刀具,斜形刀处理角度,直行刀雕刻直上直下部位,半圆形刀负责找型,每件作品都根据木头的天然走势与形状创意构思。“比如凸起处巧变成动物耳朵,凹陷处则化作动物嘴巴。”说起根雕的雕刻技巧,杨沛林头头是道。

原本毫不起眼的树根,在杨沛林的雕刻下,变身惟妙惟肖的根雕作品,有活灵活现的动物,有充满童趣的孩童,还有古朴自然的树木,让人目不暇接。与专业根雕师傅不同,杨沛林的根雕作品更多保留了自然形态,显得更加质朴。

多年来,杨沛林制作的根雕摆件已有300余件,家中留存200余件,其余的都大方赠送给了喜爱它们的亲朋邻居。他认为做根雕是一件极为静心的事,常常拿着刀子一雕就是三四个小时,沉浸其中,心无旁骛。根雕也为他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无尽快乐,每完成一件作品,满满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杨沛林说,未来他会继续坚持这份热爱,不断制作出更多根雕摆件,将这份独特的艺术之美传递下去,让更多人领略根雕的魅力。

编辑:杨宏璐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