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议事】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
秦皇岛日报 张汝明
近几年来,每逢春天,昌黎县第一中学组织学生开展“重走大钊路”远足活动,祭奠缅怀伟人李大钊。昌黎一中组织的“重走大钊路”活动很有教育意义,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红色传统教育非常必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指出:“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昌黎一中的学生们来到位于昌黎五峰山的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就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这里就是社会“大课堂”,学生们在这里能得到“小课堂”得不到的教育。
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是宝贵的红色资源,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大钊生前曾多次来到五峰山撰写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留下了红色传统,播下了红色基因。学生们来到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可以了解到李大钊的丰功伟绩,了解到他那为救国救民舍生忘死的壮丽人生和为信仰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等。学生们来到这里,可以获得铸魂、补钙、壮骨的丰富“营养”,激励学生们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接班人。
李大钊无疑是学生们最应该崇拜的偶像,最应该学习的榜样。学生们学习李大钊,最核心的是学习李大钊坚定的信仰和对信仰的知行合一。李大钊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早在1919年,他就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坚信马克思主义不但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中国,还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面对当年反动政府的通缉,他毫不畏惧,面对绞刑,他视死如归,最终为了救国救民献出了宝贵生命。李大钊舍个人为众人,舍小家为国家,这样感天动地的事迹,学生们会受到触动和感动,感知到信仰的力量和崇高,领悟到只有像李大钊那样为信仰而奋斗,人生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各级各类学校都应积极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的“大课堂”,深入开展红色传统教育和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少年强则国强”,在这特殊的“大课堂”里,首要任务是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不仅能够增强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感,更能培养他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编辑:王俏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