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科普:那些易被忽略的医学“冷”知识
关于手术室的“冷”知识大家知道多少呢?
一、降低感染的风险
根据《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规定,手术室室温21~25℃,相对湿度30%~60%,通常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会感觉到冷。恒定的温度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由于手术室环境相对封闭,如果内部温度过高,可造成空气中大量的细菌繁殖,易引起切口感染。
二、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手术室的温度设定也考虑到了设备的运行效率。较高的温度可能会影响手术室中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利于集中精力
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专注于手术,穿着手术衣和厚重铅衣,低温环境有助于减少医生出汗,减少感染的风险。
四、热量不足
患者在手术前需要禁食水,由于身体里没有能量摄入,就会感觉体温有所降低。
五、心理因素
当患者躺在一个陌生的手术床上时,面对周围的一些医疗器械,难免会紧张、害怕,人一紧张起来,会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的现象,就会感觉到冷。
面对这些“冷”手术室会采取哪些“暖”措施呢?
温暖的风:主要是通过空调层流调节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将室温调节到既符合手术的要求,又尽可能让患者感觉舒适的温度。
温暖的毯子: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会为患者盖上毯子。随时根据患者的温度和舒适度进行调节。
温暖的人: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会与患者耐心地沟通,解答患者疑问,缓解其焦虑情绪。手术过程中我们也会一直在患者身边,监测其体温及身体状况。直至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回病房。
编辑:韩冰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