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城”再进阶:雄安空天信息产业全链条生态成型

在国家战略的宏大布局下,雄安新区自设立以来,便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致力于打造创新发展的样板城市。

这座承载“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以空天信息产业为核心引擎,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卫星互联网+北斗规模应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的全链条生态。

顶层设计:政策赋能与生态聚合的双轮驱动

雄安新区自规划之初便将空天信息产业列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创新生态。

新区政府高度重视空天信息产业的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空天信息企业,涵盖卫星集成与总装、运载服务、卫星载荷、关键单机部组件、元器件制造、关键软硬件技术研发、电信运营商与后台服务企业等7个细分领域,为新区空天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新区政府还加大了对空天信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专项支持计划,为企业的研发创新、市场开拓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4年,则是雄安新区空天信息产业实现战略性突破的关键一年。

2024年4月25日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雄安空天产业创新论坛上,发布了10项重大成果,包括政策成果3项、平台成果5项、技术成果2项,全方位、多层次展示了雄安新区空天产业阶段性发展建设成就;

2024年10月14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区启动区雁翎大街办公楼正式办公;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2024年10月25日,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名单,雄安新区成功入选;

2024年11月6日,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揭牌成立。该联盟由中国星网联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电科、中国电子等重点央企,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航天宏图、银河航天等民企,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等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发起成立,发起方涵盖产学研用各个领域的优质企业和领军人物,“含金量”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星网集团、中国时空信息集团等央企总部迁驻雄安,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截至2025年3月,空天信息领域企业已超60家。

技术创新:从“北斗+”到商业航天的自主创新

雄安新区以技术自主可控为核心,在北斗导航、卫星互联网、商业航天等领域实现多项“国内首次”突破。

中国电信智慧产业园不仅是新区首个市场化疏解标杆,更孕育着改变未来的科技生态。位于园区的中国电信科技创新馆里,融合了卫星手机、量子加密对讲机、量子云印章、AI数字人等先进科技产品。其中,由中国电信研发的业内首款5G网联版无人机机库,可以实现无人机无人值守、自主充电、远程飞控和全天候自主飞行。目前,已在雄安新区部署了两个无人机方舱,开展了三条航线,可用在公共交通、水域治理、森林防火等方面,还可以用来送快递。

▲中国电信智慧产业园

在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的舞台上,空天信息创新技术大赛惊艳亮相,34项参赛项目作了集中推介,覆盖卫星制造、火箭制造、通导遥应用等多个方向。

由北京邮电大学联合中国铁塔共同研发的“北斗+5G室分”地下空间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技术,实现了定位精度2米,破解了地下精准导航的难题,在世界范围也属首创。而如今,这项新技术就应用在了雄安新区。

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型低成本轨道服务航天器系统”引发关注。该项目致力于打造低成本轨道服务平台,在火箭完成发射任务后,可开展太空试验、碎片清理、轨道运输等在轨服务,满足多元太空作业需求。

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金乌系列”霍尔电推进产品,实现了国内首次氪气工质霍尔电推进在轨点火,创下国内商业航天霍尔电推进爬轨最长纪录。

此外,上海星思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的空天地一体卫星互联网基带芯片、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磁阵列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自主导航系统等硬核科技,同样展现出创新实力与场景落地的巨大潜力。

场景应用:四维空间构建智慧城市新范式

雄安新区以“未来城市”建设需求为导向,将空天技术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构建起“地下—地面—低空—太空”四维联动的应用场景体系。

针对地下停车场、综合管廊等复杂场景,雄安首创的“北斗+5G室内分布”技术已覆盖容东片区近20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日均服务超5万人次,停车效率提升30%。

依托272座北斗地基增强站构建的“天地双网”,实现白洋淀水域动态厘米级监测。400余艘船舶安装北斗终端后,游船调度效率提升40%,水质异常识别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为湿地生态保护提供全天候数据支持。

在低空经济方面,62条低空航线串联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场景,无人机“15分钟送达”试点日均完成2000单配送,成本降低30%。同时,城市巡检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可自动识别违规施工、水体污染等问题,事件处置效率提升50%。

民生服务场景的创新应用更显温度。在容西片区试点的“空天社区”项目中,独居老人佩戴的北斗定位手环可实时回传位置信息与生命体征数据,当监测到异常时,系统自动调度无人机巡检与地面应急队伍,形成“1分钟预警、3分钟响应、5分钟到达”的立体化救援体系。

记者手记:

八载耕耘,雄安新区以空天信息产业为支点,撬动新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从中国星网总部大楼的拔地而起,到北斗规模应用入选国家级试点;从国内首个地下空间导航系统落地,到商业航天霍尔推进技术的突破,这座“未来之城”正以“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聚合”的闭环生态,重塑全球空天产业竞争。

随着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的运作、雄安空天实验室等平台的技术攻关,以及“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的深化,雄安新区将持续释放创新势能。

上游新闻记者 蓝娅莉

来源:上游新闻

编辑:杨宏璐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