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答卷|邢台临西:“小轴承”转出百亿“大产业”
塞艾斯(河北)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摆放展示轴承产品(杜济中供图)
央视网消息(记者 袁志广) 轴承,被誉为“工业关节”,几乎每一件需要转动的工业制品,都离不开它。目前在国内,每10个轴承中就有1个产自邢台临西。
从零散的家庭作坊起步,到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临西县轴承产业成了当地支柱产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口,汇聚轴承产业发展所需要素,赋能临西轴承产业实现‘质的提升’。”邢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临西县委书记孟宪鹏表示,2024年轴承特色产业集群年营业收入达到271.58亿元,同比增长14.96%,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
近日,记者来到邢台市临西县,实地探寻当地轴承产业的蝶变升级的发展密码。
外引龙头 打造国际化轴承产业高地
4月28日上午,临西县轴之城产业园内,塞尔维亚Z&S轴承公司精密模块轴承智能制造项目的高标准厂房已拔地而起。其中一间厂房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地工作着……
塞艾斯(河北)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Z&S轴承公司总部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可设计生产近万种高端滚动体轴承和特种轴承,是世界公认的高品质轴承制造商。Z&S轴承公司位于临西县的项目总投资1亿美元,目前该项目一期投产,预计年底可实现全部投产。
“Z&S轴承公司精密模块轴承智能制造项目是塞尔维亚投资河北省的第一个装备制造项目。”临西轴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玉河介绍,临西县将依托Z&S轴承公司,加快建设共享研发实验室,将Z&S轴承公司先进的技术工艺引入临西,从而带动本地轴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
据介绍,Z&S轴承公司项目的落地,是临西县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一招。近年来,该县聚焦轴承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吸引国内外知名轴承龙头企业入驻,有力推动了临西轴承特色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临西县轴承产业从低端正迈向中高端。”张玉河介绍,“原来人们把临西县称为‘轴承之乡’,现在,我们要打造‘国际轴之城’,就必须引进知名轴承龙头企业,从而推动轴承特色产业集群跨越发展。”
据了解,临西县聚焦打造世界最大的轴承单体生产基地,全力推进中国·临西“国际轴之城”建设。截至目前,该项目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即将完工,三期也已启动实施,“1平方公里”的轴之城核心区初具规模。
内育品牌 “临西轴承”品牌日渐响亮
4月28日,邢台源耀轴承有限公司发货车间内,72箱印有“临西轴承”集体商标标识的标准化包装箱整齐排放,即将发往德国。
品牌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截至目前,临西县轴承产业相关企业有300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了9.3万人,是不折不扣的支柱产业。为了进一步助推轴承产业的发展,临西县正大力实施区域公用品牌战略,积极培育‘临西轴承’品牌。”张玉河介绍。
据介绍,为提升临西轴承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临西县整合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源,创新搭建轴承产业服务平台公司——临轴集团。在临轴集团的推动下,“临西轴承”集体商标于2023年11月正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通过,成为河北省第二个以县级行政区划地名命名的工业集体商标。目前,临轴集团聚拢了一批优质企业,合力打造轴承特色产业集群品牌,催生临西轴承品牌“集团军”。
临西轴承企业工作人员操作生产设备(杜济中供图)
如何保证“临西轴承”品牌产品的质量?临轴集团负责人于俊飞介绍,临西县由临轴集团运营省滚动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探索建立了轴承产业质量控制体系,同时,充分发挥首席质量官的作用,邀请轴承质量标准制定专家及部分企业家代表参照国家标准并高于该标准,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推广使用标准,促使标有“临西轴承”商标的轴承产品更加精准、耐用、可靠。
创新驱动 专精特新企业“拔节生长”
近日,河北宏达隆业轴承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达隆业轴承”)的磨加工智能生产车间内,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正在运转。车间内回响着金属碰撞和设备运行的声音,偶有一两名工人在智能屏幕前查看参数,“车间鲜见人,但闻机声响”的“智造”场景跃然眼前。
为推动轴承特色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近年来,临西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引导相关企业运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扶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河北宏达隆业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操作智能化设备(杜济中供图)
“轴承产业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要想巩固和扩大产品优势,必须跟随智能化步伐,对工厂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宏达隆业轴承副总经理崔延鑫表示,当前,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以势不可挡的态势推动临西轴承产业迭代升级。
来自临西县工信部门的数据也显示,截至目前,临西县轴承特色产业集群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3家,全县规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98%以上。
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其实只是临西县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方面。现如今,在临西,专精特新企业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截至目前,临西县轴承特色产业集群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专精特新示范企业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
“专精特新企业‘拔节生长’,是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结果。”孟宪鹏表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临西轴承特色产业集群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
据介绍,临西县持续实施技改投资倍增行动,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不断深化与燕山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合作,用好在临外籍专家,加快完善“京津研发、临西转化”创新体系,吸纳京津合同2.17亿元,新增商标298件,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临西实现高质量转化,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跃升A类。
来源:央广网
编辑:王剑猛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