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专题系列报道】劳动着的你,最美丽 惊涛骇浪中,他是万吨巨轮的定盘星
135年前的5月1日,“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如今,它已成为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
100年前的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这意味着今年这个“五一”,纪念意义更加深远。
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全国总工会始终牢牢把握时代主题,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迈上新台阶,在全社会培育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风尚,秦皇岛日报与市总工会特别联合推出“劳动着的你,最美丽”大型专题系列报道,讲述劳模在生产一线感人肺腑的精彩故事,让先进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
4月的秦皇岛,寒意犹存。晚上11点多,正在工作的“起重28”突然出现故障。接到通知的张禄禄第一时间来到甲板,借着朦胧的月光和船上的灯光,他踩着金橘色的旋梯,熟练地爬上20多米高的起重机电气机房,拿出随身携带的万能表、螺丝刀等工具开始夜间抢修。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在太阳升起时,张禄禄解决了问题,“起重28”恢复工作。
张禄禄启动主发电机。
今年42岁的张禄禄,是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起重28”轮机长。从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恪尽职守,长期栖身机舱,处理过船机设备各种紧急故障上百余次,船员们都亲切地叫他“抢修一哥”。
功勋船舶的“机修一哥”
在中交一航局,“起重28”是众所周知的功勋船舶,也是河北省目前最大的施工船舶。
2012年,张禄禄第一次登上“起重28”,船长张金阁就语重心长地说:“‘起重28’不同于其他施工船舶,它不光有普通的机舱业务,还多了个回转起重机,涉及程序、电控、显示单元、UPS电源、外端安全保护等多个专业版块。要做好‘起重28’的轮机员,综合技术实力必须叫得响!”
张禄禄牢记船长的教诲,从那以后,他把“起重28”当成了自己的“图书馆”和“实验室”。
张禄禄在调整刹车间隙。
“起重28”自动化程度较高,无论是起重机还是机舱设备全部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程序控制。专科毕业的张禄禄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购买了大量PLC 书籍,并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自学。一本本厚厚的专业书、一节节枯燥的网络课成为他工作之余雷打不动的陪伴。此外,他还养成了记录实操数据的习惯,把工作笔记进行总结整理,汇成了一本本指导性很强的“起重28”PLC程序实操手册。
厚积薄发,10多年里,他从大管轮、见习轮机长,一路成长为大家口中的“学霸”轮机长,收获船机中心“优秀轮机长”称号。
“起重28”机修团队也在他的带领下,一次次突破自我,制定技术改革方案30多项,为企业节约了维修成本500余万元。
惊险时刻的“救火先锋”
张禄禄的职业生涯写满了“惊险时刻”。
2013年6月的一天,“起重28”正在大连市庄河风电场执行基础桩安装工作,一场超级台风不约而至。
“锚链崩断的声响像炮弹爆炸!”张禄禄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右舷一根锚缆在狂风中断裂,几吨重的船锚瞬间消失在墨色海浪下,平时稳若磐石的船舶也出现了十几度的横摇。
情况异常紧急,在刺耳的警报声中,张禄禄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倒吸冷气的决定:带人抢修甲板锚机。
张禄禄第一个穿好救生衣,绑上安全绳,在其他船员的拖尾监护下,率先冲入风浪漫卷的甲板,手脚并用地爬过30多米的距离,来到8个锚机中最远的一个,调整锚缆长度,开始抢修。
在他的带领下,几个轮机员迅速驻位,相继来到对应锚机,调整“起重28”整体船位,确保船位顺风摇摆,最大可能地保证船舶整体安全。
经过3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张禄禄和轮机员们冒着风雨在海浪中完成了抢修。当他们满脸水花地走入舱室时,大家已经分辨不出他们脸上的是雨水,是海水,还是汗水……
2021年,服役10多年的“起重28”开始老化,6号驱动器功能失效,PLC控制程序上的对应电脑信号由平时闪动的绿色变成了灰色,设备故障不能启动。
当时正值疫情期间,人口流动受到一定限制,厂家的工程师短期内无法来到现场。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张禄禄带领机修团队不等不靠,整天泡在机舱里研究对策。
6号驱动器有8块电路板,为了排查故障,毫无电路板维修经验的机工们采用了最笨拙也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从20多台驱动器中找出相同型号的驱动器,挨个替换电路板。
“这个工作说起来容易,其实特别繁琐,每一块电路板所在的空间都特别狭窄,勉强能挤进去一个维修人员,每拆下一块电路板还需要打开四层外壳,拧下100多个螺丝。”张禄禄告诉记者,他们要层层拍照做记号,因为螺丝下面镂空的电线层层叠叠,一不小心就有螺丝跑丢的风险。
好不容易排查出故障电路板,更艰难的考验接踵而至。新电路板与原有系统存在代际鸿沟,厂家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提供原理图。
张禄禄填写轮机日志。
“咱们自己改!”张禄禄借助厂家工程师的远程视频指导,带领机工团队一边试验,一边改装,研究技改方案,重新布设线路。他们花了半个月时间,终于完成了对接,保证了“起重28”的正常使用。
“我们轮机员日常是以百分之一毫米的精度开展工作的,而张禄禄是用千分之一毫米的精度要求自己,他就是公司的千分尺。”公司总轮机长茹殿军这样评价张禄禄。
张禄禄(左一)正在更换电机编码器。
20多年来,张禄禄始终保持着这种态度,完成了100余项维修任务:2003年某军港扩建时,他连续5个多月没有换班休息,直到工程完工;2005年秦皇岛五期煤码头沉箱盖板安装时,他24小时随时待命,盯着200吨起重船日常维修保养,为“共和国的速度”保驾护航……
心怀感恩的“生活专家”
“生活的真谛在于不辜负,不辜负身边每一场花开,不辜负生活中的每一份拥有。”
一年中,张禄禄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船上度过。推开他六七平方米的宿舍舱门,感受到的是浓浓的生活气息——电脑旁,热带鱼在玻璃缸中织就流动的星河;窗台上,文竹的枝叶正将阳光剪成细碎的金箔;角落里,折叠整齐的运动服还沾着咸涩的海风……
张禄禄在拆电机盖板。
别看船上生活单调,可张禄禄的世界却一点也不枯燥。在多次荣获中交一航局“四星级船舶”、公司“最美宿舍”的“起重28”上,张禄禄和船长、船员兄弟们一起看书、养鱼、烹饪、种植、健身,爱好广泛。
“我喜欢养凤尾等热带鱼,它们有顽强的生命力。每当工作结束后,我都会站在鱼缸前看看小鱼在水草间穿梭,特别解压。”张禄禄说,热带鱼的繁殖力也超强,那些在惊涛骇浪中诞生的小鱼苗总被同事们要走,这些游动的生命成了连接陆地与海洋的信使,在无数个船员宿舍里延续着温暖。
海上生涯的艰辛从不会因为抱怨减少分毫,但一尾游鱼的涟漪、一片新抽的竹叶、一趟酣畅淋漓的晨跑,却能让钢铁舱室生长出温柔的力量。
谈起张禄禄,大管轮高绪珂竖起大拇指:“禄禄做事认真,做人厚道,别看他平时不喜欢说笑,但是兄弟们谁有事情,他都上心。每次过年排班,他都把更好的休假时间让给别人。”
可张禄禄却说:“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在船上,我们的船长是一流的;在机舱,我的轮机员是一流的;在家里,我的妻子、孩子是一流的,他们都理解支持我的工作,每逢春节,我都要值班,不能回去陪他们,但他们从不抱怨,还总嘱咐我要保重身体。”
张禄禄用22年的青春,在惊涛骇浪中书写“匠人传奇”,于螺丝钉里拧出“中国精度”。他不仅是技术攻坚的“千分尺”,更是时代浪潮中航海精神的鲜活注脚——以专注铸卓越,以热忱守初心,以感恩致岁月。
文、图/记者:安淼
通讯员:樊琳
编辑:王剑猛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赵明 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