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掌纹里,藏着让钢铁发光的密码
【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专题系列报道】
劳动着的你,最美丽
粗糙掌纹里,藏着让钢铁发光的密码
135年前的5月1日,“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如今,它已成为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
100年前的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这意味着今年这个“五一”,纪念意义更加深远。
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全国总工会始终牢牢把握时代主题,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迈上新台阶,在全社会培育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风尚,秦皇岛日报与市总工会特别联合推出“劳动着的你,最美丽”大型专题系列报道,讲述劳模在生产一线感人肺腑的精彩故事,让先进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
4月23日,凌晨4点的发电厂检修车间,宁建锋俯身在一台有故障的汽轮机旁,颧骨上沾着机油,忽然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终于找到困扰机组的漏气症结,这一刻,他甭提有多开心了。
宁建锋在研究先进技术材料。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河北省劳动模范,宁建锋用了18年。作为河北安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发电厂技术部主管,他曾攻克发电厂中间储仓式制粉过程优化节能控制系统技术改造项目,解决了困扰我国火电厂自动控制与优化运行的历史性难题。通过多项技术改造,他每年为公司节约5000多万元。
在钢铁丛林中游刃有余
在安丰钢铁园区,发电厂是维系全厂运转的“心脏”。这里的每度电都关乎着高炉是否停摆、轧机是否熄火。而宁建锋,正是守护着钢铁心脏的“外科主刀”。作为公司公认的“技术大拿”,很多技术问题在他面前都能迎刃而解。
宁建锋(左二)在检查设备。
一次,车间遇到不明原因断电,导致高炉水系统断水。应急柴油机不能启动,一旦耽搁下去,可能会造成水冷壁烧毁,甚至还可能烧坏高炉,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如果大修,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时间不能等,生产不能断。危急情况下,大家第一时间想到了宁建锋。接到电话的他以最快的速度来到现场,细细开始检查。只用了几分钟,他便成功找到了原因——停电是由于电瓶亏电导致的。及时启用备用电瓶,人为启动柴油机恢复供电,车间及时恢复了正常运转。
2006年,科班出身的宁建锋怀揣梦想来到河北安丰钢铁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钳工。每天繁重而枯燥的工作并没有磨灭他对技术学习的向往,一有时间,他便反复琢磨工作中的各种技术问题,遇到不明白的,就追着老师傅请教。赶上设备检修,他还会主动加班,跟着专家认真学习。他会把遇到的问题认真记录下来,反复研究琢磨,努力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有空的时候,宁建锋还喜欢研究各种专业书籍,为自己的头脑“充电”。凭借酷爱学习和钻研的劲头,他迅速成长,不仅全面掌握了单元制发电机组的结构、工艺、性能,还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和理论基础,提出15项有明显效益的技术改造。
2013年,动力车间正式成立,由宁建锋牵头,主要负责风机、水泵等全公司的运行设备。为保证车间设备的正常运行,他每天都会在各个车间检查、问询、记录。他常说,做技术,容不得半点马虎。
宁建锋(左一)在检查凝结水泵电机。
宁建锋带领团队反复研究每一台设备,摸透了它们的“脾气”,总是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症结所在。同事们都说他是个“工作狂”,无论何时,只要设备有问题,他一定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时为了赶修设备,他几天几夜守在车间,直到维修完毕才肯离开。有人劝他不要这么拼,他却说,多耽误一分钟,就可能给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只有争分夺秒,才对得起公司的信任和自己的良心。
妻子手机里的“失踪记录”
3月里的一天,晚上10点,河北安丰钢铁集团发电厂的控制室里依然灯火通明。宁建锋蹲在一台轰鸣的发电机前,手里攥着一把沾满油污的扳手,额前的头发被汗水黏成一绺一绺。这已是他连续驻厂的第七天。
厂区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宁建锋的妻子一把推开虚掩的铁门,质问的话刚到嘴边,却被眼前的场景噎住了喉咙,生生地又咽了回去。眼见丈夫佝偻着背,工作服上满是油污,眼睛里布满血丝,她攥紧的拳头松开了,内心涌起一丝内疚——这样的人你还怀疑什么?在满是柴油味的空气中,她很快红了眼眶。
这已不是宁建锋第一次“失踪”。早在2016年,他就几乎连续“失踪”了4个月。那时候,公司引进了几台大型设备,每台设备都需要上万个零部件、上百道工序才能装配完成,工差尺寸的精度要求最高达到微米级,极其考验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为了赶工期,宁建锋每天一睁眼就开始忙碌,吃在现场、睡在现场,安装、调试,几乎连续4个月没有回家……他常常忙得脸顾不得洗、饭顾不上吃。“新设备随时可能出现状况,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其他人回去休息了,他却坚持留在现场。因长时间不回家,妻子也曾经来厂里质问他,但看到他蓬头垢面的狼狈样儿,就只剩下心疼了。在他和工友们的共同努力下,设备终于成功提前运转。
宁建锋(左一)在检查环式真空泵。
宁建锋的儿子小时候在作文里这样写道:“爸爸工作的地方全是钢铁怪兽,我的钢铁侠爸爸会发电,就是不会接我放学。每次牵他的手,都像握住砂纸,但我知道这些粗糙的纹路里,藏着让钢铁发光的密码。”
妻子的手机里存着宁建锋的无数“失踪记录”:儿子中考当天,他在调试新设备;结婚20周年纪念日,他在锅炉车间抢修;结婚纪念日连续7年用微信红包“云庆祝”……但深夜归家的他,总会轻吻儿子的额头,用布满老茧的手掌感受儿子熟睡的气息。
创新工作室的破壁之战
在同事眼里,宁建锋是钟情“做技术”的人,爱琢磨。2012年,公司成立技术科,宁建锋被调入科室做技术研究。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
为做到精准“把脉问诊”,宁建锋坚持在学习、实操、创新各个方面下苦功、细钻研、勤总结,做到每一个零部件、每一道工序都烂熟于心。各种隐藏在角落里的“小毛病”,在他面前都无处遁形。心细如发的他总能发现每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有效避免了很多设备故障的发生。
由于表现出色,2017年,宁建锋被调往企业发电厂,负责生产、安全、节能、环保等工作。作为厂里的技术革新带头人,公司决定由他牵头,成立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挖潜改造工作。
宁建峰(中)和同事认真讨论技改项目图纸。
工作室成立后,宁建锋更忙了。除了日常的各项工作外,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厂里查看设备运行情况。他带领团队从小事、身边事入手,深入调查研究,努力进行设备技改创新,在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等方面作出很多改进,为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工作室墙上的《创新作战图》记录着他们的征途:
2018年10月,工作室进行锅炉投加高效增溶剂实验,为公司每年节约蒸汽费用3000余万元;2019年4月,工作室攻克发电厂中间储仓式制粉过程优化节能控制系统技术改造项目,解决了困扰我国火电厂自动控制与优化运行的历史性问题;2023年11月,工作室开始研究火检冷却风改造项目,为每台锅炉增设两台火检风机,一用一备,为火焰检测设备提供冷却风,节省氮气用量……
暮色中的厂区渐次亮起灯火,宁建锋的身影又消失在配电室闪烁的仪表屏前。对于这个把半生献给钢铁动脉的人来说,最大的浪漫莫过于让每一度电都流淌着匠心的温度,让每束工业之火都能持续照亮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
文/图:黄束
编辑:薛佳麟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