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文章详情
百鸟“回归” 再舞七里海
2024-05-27

记者 宋柏松

5月10日,成群的鸟儿在七里海上空飞翔。 费明健摄

5月14日,晴空万里。

大海退潮,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七里海潟湖内的低潮高地露出水面,成群的海鸥、白鹭等鸟儿在上面栖息、觅食。

“现在潟湖面积变大了,环境变好了,鸟儿终于又回来了。”正在岸边拍鸟的费明健高兴地说。

今年71岁的费明健从小生活在七里海畔的侯里村,对七里海有很深的感情。“以前水面很大,涨潮时水能到村边。因为生态环境好,鸟儿孵化、觅食的地方多,每年都会有非常多的鸟儿前来。”费明健说,1984年他有了一台相机,开始在七里海拍鸟,后来还组织了护飞队护鸟,并加入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人在七里海的滩涂上挖池塘搞围海养殖。“到后来虾池子越来越多,七里海的水面越来越小,加上人类活动的干扰,七里海的鸟变少了。”费明健回忆说。

“最严重的时候,养殖池塘占满了滩涂。”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四级调研员姜集伟说,2016年起,秦皇岛市分两期实施七里海潟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和秦皇岛市七里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七里海海洋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治理。

姜集伟介绍,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首先是退养,清退围堰,清理滩涂养殖池塘。2020年7月6日,七里海潟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一期完工,完成退养还湿面积449.7公顷,清淤疏浚130.15万立方米(面积约为228.6公顷),整治岸线5.46千米、恢复岸坡植被68.35公顷,清除构筑物(厕所、废旧房屋等)27000平方米。

“那些低潮高地就是一期工程期间做出来的,地形有高有低,设计接近自然,适合鸟类生存。”姜集伟指着七里海中的低潮高地说,这个项目被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评选为“2023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9个典型案例”之一。

2021年至2022年,秦皇岛市又专项实施了七里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二期整治纳潮通道南侧区域,分为清退养殖、清理围堰、微地形改造、生态海岸线修复等阶段,完成纳潮通道改造29.33公顷,退围还湿368.65公顷,岸线修复9.78千米,河口湿地修复30.67公顷。”姜集伟说。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竣工后,七里海潟湖的纳潮量增加,水域面积恢复到1977年时的湖盆面积。

“在2020年之前,七里海的鸟只有几十种。现在我拍到过的鸟类已经超100种,总的种类估计能达到170种。”费明健每天拍鸟,眼看着七里海的鸟越来越多,他非常高兴。他说,现在这里还有白鹤、丹顶鹤、白头鹤、遗鸥和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和十几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这里将成为越来越多野生鸟类栖息繁衍的天堂。”费明健说。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郭小溪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


分类: 县区热点
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