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文章详情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龙潭村史馆:记住历史 留住乡愁
2021-09-13

村书记冯继昌介绍展馆内容。

不但本村村民常来,外地游客也经常来参观。

当初给八路军送饭的王玉兰,已经是耄耋老人。

青砖蓝瓦的村史馆,在碧空下尤其瞩目。

主展厅是新党员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的地方。

主展厅内的“敌后武工队”壁画,设计者张彦东在介绍壁画内容。


全媒体中心 通讯员 陶玉锁 记者 马卫庆 杜楠 摄影报道

这两个月,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龙潭村的村民们多了个好去处。今年“七一”当天,龙潭村史馆开馆迎客。闲暇之余,老的少的都爱去馆里转转。

天桥山脚下、冷口长城北侧,一汪清水从半山腰处流淌下来,龙潭村因山间飞瀑击水成潭得名,村民依水而居,整个村庄就是那么狭长的一条。这里山高林密,1942年到1944年,共产党员信修、张百策东出长城开辟根据地,长期在龙潭村一带开展抗日活动。

抗战胜利后,龙潭村以许如春、谢廷福为代表的青壮年积极参军,在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突出,被授予多枚军功章。

龙潭村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奋进,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如今已成为农村工业化、工业新型化、居住别墅化、生活城市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和谐村、幸福村。

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希望、奋斗、进取、成就,都在村史馆中得以体现。村史馆让村民记住了历史,留住了乡愁,不忘那来时岁月。

史馆建成

青砖蓝瓦、红色大门,在碧色天空映衬下,龙潭村史馆格外瞩目。96日,记者来到龙潭村,村党支部书记冯继昌介绍说,这里原本是村民加工米面的旧房子,房椽子都露出来了。咱就琢磨着,把这儿建个馆吧。一直有这个想法,很多老物件、历史资料我们也在搜集、保存,为建馆做准备。

今年年初,在市人大常委会、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旅游局等多个部门大力帮助下,在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指导下,村史馆开始建设。“县里退休干部刘金贵、县文化旅游局职工张彦东等好几位文化人一起琢磨,怎么建设怎么布置。村民们出钱出力,馆内很多物件都是村民捐赠的。”冯继昌说,大家加班加点,终于赶在“七一”前建设完成,也是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留住历史

走进村史馆,正对着大门的是一个半圆形主厅,大红色背景墙中间有革命先驱的影像,还有鲜艳的党徽和入党誓词,两侧分别是“送儿参军”和“敌后武工队”壁画。冯继昌说,这是老党员重温誓词、新党员入党宣誓的地方。

整个村史馆分为悠远龙潭、苦难岁月、革命烽火、激情年代、山乡巨变、脱贫攻坚、党建指引、希望龙潭等多个部分,全面展示了龙潭村的历史过往与今天的新气象。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龙潭村是革命老区、红色摇篮,留下了马骥、信修、李运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

村里传颂着许多可歌可泣的军民鱼水情、共同抗日的故事。在“革命烽火”部分,记录着“龙潭三道人”为掩护重伤的八路军,宁死不屈跳崖自尽的事迹;村里老王家将一名八路军藏在自己柴棚中,让七八岁的小女儿王玉兰给八路军送饭,不料被敌人发现,八路军带着小玉兰跑到山里,才逃过一劫;村里老马家为保护武工队的印刷机、粮食,故意暴露在敌人面前,家里多人被活活烧死在小草屋中。

“当时老马家只有一个孩子跑了出来,逃跑时被敌人射伤。这个孩子现在已经是耄耋老人了,眼角还有被子弹擦伤留下的疤痕。小玉兰现在也是老太太了,除了耳背,身体还不错。”冯继昌说,至今,“八路军洞”“老马家驻军遗址”等红色遗迹仍得以保存。

山乡巨变

龙潭村一度是贫困村,多年来,社会各界热心奉献、鼎力支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开展脱贫攻坚战。2017年年底,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龙潭村全面奔向小康生活。

易地搬迁,住在山沟沟里的村民搬进了村口的二层小楼;修建山间作业路,村民从此可以开着三轮车上山;龙潭冰雪乐园和南山冰瀑景观成为县内冬季知名旅游景点,带动易地搬迁户办起农家乐和民宿,一个月能增收2000元;板栗+食用菌+乡村旅游的特色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一部村史,几多乡愁。这里古风淳厚,写就了沧桑龙潭历久弥新的求索与巨变;这里新风日盛,有新业、新态、新景、新人……龙潭村已经展现出“产业壮、生态美、乡风淳、精神富”的秀美篇章。

“记住历史、留住乡愁,感党恩、跟党走。”冯继昌说,这就是建设村史馆的意义。龙潭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会永远记住党的恩情。展馆内设置有一处年轻党员展示榜,只有400多户的龙潭村,年轻党员多达数十名。这些年轻党员是村里的希望,有他们,龙潭村未来会更好。


编辑:郭小溪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

分类: 图文新闻
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