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文章详情
【相约春天里·协同发展这十年】加速实现“京津研发、秦皇岛转化” ——秦皇岛市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2024-03-04

秦皇岛日报 记者 李楠

3月1日,走进北戴河新区生物制造产业园,一幢崭新的白色厂房建筑格外醒目。这是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新建的2000平方米试验基地,目前项目外部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基地将设置生物发酵分离一体化生产平台、聚天冬氨酸生产中试平台、生物质蒸汽爆破糖生产中试平台等等,是一座集研发、制造、中试熟化于一体的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现在正在进行招投标。”建筑负责人冯梓强对记者说。

北戴河生命科学园入驻多家京津高新技术企业。记者李铎摄

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是北京化工大学和秦皇岛市政府联合成立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于2014年在我市成立,位于北戴河生命科学园。“研究院成立以来,我们结合秦皇岛以及河北产业化发展需求,以生物炼制为主要研究方向,在秦皇岛积极打造了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技术研发生产基地。”北戴河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院长王斌说。目前,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累计引进北京化工大学10余个专家团队和50余人的专业实验团队,建成了围绕食品安全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

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环境优异,叠加政策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我市吸引了众多科研机构在此落户。王斌说,在秦皇岛,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对于生命健康产业是一剂强心剂,让发展相关产业有了保障。

“示范区有很多政策优势,包含研究特许、准入特许以及国际交流等,依托于政策支持,新技术能够快速落地,政策的支持给了我们很大的发展信心。”王斌说,“作为北京化工大学布局京津冀的唯一一家外设科研院所,我们将以秦皇岛作为创新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基地,加速推动‘北京研发、秦皇岛转化’。”

十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大吸引京津等地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集聚,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加速实现“京津研发、秦皇岛转化”,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向纵深发展。

“这个阿洛酮糖生产项目的科技研发在北京,千吨级的生产线在秦皇岛。”在北戴河新区生物制造产业园,国药微元科技(秦皇岛)有限公司总经理葛磊说。“河北是生物医药大省,生产阿洛酮糖的主要原料是淀粉,而秦皇岛有骊骅淀粉、鹏远淀粉两大淀粉生产企业,并且,秦皇岛还有我国北方唯一的国家级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落户在秦皇岛,对企业的发展非常有益,前景可观。”

据了解,微元合成掌握多项世界领先的合成生物底层技术,位于北京昌平的研发中心可实现生物制造菌株设计与研发,位于秦皇岛的公司将推动实现规模化量产。

在我市这片创新的热土上,科技创新如同播撒的种子,经历风雨,终获丰收。今年1月份,百川赴海·智创港城“北京研发·海港转化”成果签约活动举行,海港区政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秦皇岛亚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各方将围绕低碳新材料科技创新,在项目共建、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低碳新材料科技创新中心和秦皇岛实习基地,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北京研发、秦皇岛转化。“近年来,海港区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重视科技、尊重人才。2023年,全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5%。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持科技赋能,强化人才支撑,深化对接服务,促进双方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交流合作。”海港区委书记张士兆说。

十载春秋,我市科技创新创业亮点纷呈,书写了壮丽的新时代答卷。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2014年至2023年,我市共吸纳京津科技成果2100多项,吸纳技术交易额达到81.67亿元。


编辑:郭小溪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



分类: 本地要闻
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