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文章详情
孙连芳:志愿军不怕死,战斗中绝不退缩
2020-10-23
“战争太惨烈,战友牺牲太多,不敢想了……”90岁的孙连芳难掩心中的悲恸,70年过去了,那些在朝鲜战场枪林弹雨的日子,仿佛还在眼前。

       1947年,17岁的内蒙古小伙儿孙连芳胸怀一腔热血参军入伍,加入到解放东北的战斗中,后编入第65军,这支部队先后参加了平津、太原战役,1949年执行解放大西北的作战任务,参加了扶眉、陕中、兰州、宁夏等战役。在孙连芳的诸多英雄勋章中,解放东北、华北、西北三枚纪念章虽已有了深深的岁月痕迹,却依旧熠熠生辉。

1951年2月,孙连芳随第65军195师583团进入朝鲜作战,“一过了鸭绿江,就是满眼的炮火,我们当时在西线打,要求是只做不说、隐蔽开进、不走大路、夜间猛攻。”孙连芳作为步兵班长,在战斗中英勇机敏,“往前冲的时候就感觉子弹在身边飞过,头顶机枪扫射,趴在地上,弹片将土扬起老高……敌人的火力太猛了,我们连100多个战友只有7人活了下来……”孙连芳回忆,那时候白天都猫在战壕里,不敢出动静,“联合国军”的飞机、坦克都太厉害了。到了晚上,志愿军集中兵力进行反攻,所以在朝鲜战场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月亮是属于志愿军的”。


孙连芳回忆抗美援朝时的点点滴滴

在夜里,志愿军忍着饥饿和困倦,在月光的指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向敌方突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夜幕中,志愿军渡过临津江、跨过了三八线。

“活着回来,也算命大!有一次敌人的炮弹直接投在我们后方,整个战壕炸塌了,我在里面被埋了两天,最终被战友扒了出来,捡回一条命。”在朝鲜战场的3年,孙连芳经历了九死一生,依然和所有志愿军战士一样不怕死,在战斗中绝不退缩。

1953年9月,第65军回国后驻防河北张家口,孙连芳被派到抚宁修建防空洞,直到退伍,“回来后,部队重新整编,承担北京军区守备工作。”孙连芳的儿子孙学勤和父亲一样志在军营,19岁也加入了第65军,“在张家口的时候,正好团长是父亲在朝鲜战场的战友,和我说了很多他们一起战斗的情景,志愿军真是士气高涨、无畏生死!想到牺牲的战友们,父亲还会猫在被窝里哭。”孙学勤眼中的父亲是个铁骨柔情的汉子。

90岁的孙连芳在生活中也非常坚强,从不愿麻烦孩子,居住在抚宁区抚宁镇渤海寨村,老伴儿过世十几年,他独自生活。如果不听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想象不到这是一位经历惨烈战火洗礼的老战士。“我的战友们牺牲太早了,太可惜了,我能活下来,已经太幸运……”想到那些曾经和自己一起战斗的年轻生命,孙连芳又哽咽了。


孙连芳获得的荣誉。

记者:李妍

编辑:历莉

责编:刘福庆

终审:张晓阳 王勍

分类: 本地要闻
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