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文章详情
2亿年前的黑山湖浩浩荡荡,丹霞地貌在秦皇岛“首秀”……
2022-12-03

全媒体中心 记者 刘双喜 王鸽 摄影报道

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域柳江盆地,是一把快速打开我们对脚下大地认知之门的钥匙。

在地球用矿石和岩层写下的日记里,已将海陆巨变的漫长往事,极尽丰富地着墨于此——从远古至今,长达25亿年的华北地区地壳和生物演化以及地理环境变迁,都在柳江盆地有着完整、系统的遗存,犹如一本地质学的必修教科书。

“四次为海,四次为山;地质、地貌类型小而全”……从100年前吸引了北大师生前来实习开始,吸引无数地质工作者来此考察研究,柳江盆地已成为“哺育地学人才的摇篮”。

如今,每年仍有约80所院校、1.6万名师生来进行教学、实习和科研活动。一次次的重新出发中,人们与柳江盆地之间的问答,从未停止。

近期,一些来于此处的大地密语,又被学者们破解。柳江盆地研究的新成果,不仅为回溯亿万年来华北地貌曾经的生机勃勃,对我们的今天更是重要。

神秘的黑山湖,曾是柳江盆地的唯一

11月23日上午,一辆汽车沿海港区秦青路行驶到老观峪村一带,前方远山渐有围拢之势,坐在车上的东北石油大学原旅游管理系主任、柳江盆地地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姜耀俭教授,提醒同行的人们,“感觉到在下坡了吗?”

不用看路边的“柳江盆地自然保护区”提示牌,姜耀俭便知道,此时他们已进入盆地。地学“圣地”近在身边,姜耀俭潜心研究了40年,每一次走向它,仍会精神一振。

这一次,他要向人们实地展示,2亿年前曾存在于此的黑山湖,再次揭开的面纱一角。

汽车驶入黑山窑村,田野间,一组写有“黑山窑地质遗迹”的纪事碑赫然矗立。碑刻上,记述了一次地质构造运动“海西运动”的情况。

而走近观看时,人们总会被附近几处露出地面的巨大岩石剖面所吸引,这便是上演构造运动的“舞台”——海西运动在柳江盆地留下的角度不整合面遗迹。

这些剖面的下部岩层直立,上部却是水平状,以不同角度相交的沉积层,就这样弥合了时间的跨度、并肩静默亿万年,终于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处不整合面,证明了2亿年前的一次剧烈构造运动,地壳的挤压和升降,让岩层变为直立,也改变了这里原本河流的地貌,沉积成了湖泊,湖底又逐渐形成水平岩层。”姜耀俭说。

黑山窑遗址处的岩层,讲述着亿万年前一次构造运动带来的剧烈变迁。

他捏起一些水平沉积层上细软的泥土,“你看,通常在湖泊下才会有这样的泥沙土质,说明当时这里的环境很是静谧。这个湖泊,就以发现地命名为黑山湖。”

姜耀俭教授讲解此处在2亿年前,曾是一片面积巨大湖区的依据。

然而,通过岩石倾诉的黑山湖,在多年前被推演出来后,依旧充满神秘。

“当时人们认为,黑山湖是位于黑山窑区域内的一个小湖。”姜耀俭说,“今年,研究会根据考察,有了突破成果,对它的认知超越了原来的想象。”

再次驱车行驶5公里,来到牛毛岭西峰下的瓦山村,姜耀俭走进了一处农田,在一道土坎前停下脚步。

他指了指一处被勘探过的土层,这里发现了跟黑山窑相同的角度不整合面,这让海西运动的特征,更直观地显现。

在牛毛岭西峰下,学者们再次找到证明“海西运动”的地质遗迹。

“除了这里,今年我们勘探到多处黑山窑组砂岩,颠覆了认识。”姜耀俭说,“能够推测出,长时间存在于中生代三叠纪晚期的黑山湖,在2亿年前,曾覆盖了整个柳江盆地,那样壮阔的画面,可以尽情去想象。”

丹霞地貌!“红脸蛋”首次揭开面纱

柳江盆地有没有丹霞地貌?曾是萦绕在地质学者们心中的疑问。

“碧水红崖”的丹霞地貌,是人们心中向往的美景,姜耀俭一直希望能在地貌资源极其丰富的柳江盆地,看到它的模样。今年,他和研究会的同事们加快了寻找的脚步。

去往发现丹霞地貌的沙河寨片区,脚下的砂石开始呈现红色。

前不久,他们登上了保护区沙河寨片区毛庄组附近的一座山岭,向蜿蜒在山脚下的石河望去。此刻,阳光也翻过山顶,洒向对面的陡壁,霎时间,崖壁上深红色的褶皱土层,尽收在人们眼中。

“有成片的红崖,有秀美的河水,这不就是最美的丹霞地貌吗!”学者们不禁惊叹,原来柳江盆地已准备好了这份惊喜,只待与人们相遇。

11月23日,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在山岭上再次眺望那片呈现丹霞地貌的山崖,眼前如一排凝固的红色巨浪,腾起于平静的水面上,定格了大自然的奇异想象。

柳江盆地首次发现的丹霞地貌,有非常独有的特点。

姜耀俭站在开阔的观赏点,向人们介绍研究成果,“跟众多被发现的中生代时期丹霞地貌不同,柳江盆地的这一片形成于古生代,距今5亿年以上;此外,丹霞地貌多形成于内陆湖环境,而当时,此处的环境是咸水潟湖,现在,我们从中还能找到盐结晶的印痕。这是一片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且非常特殊的丹霞地貌。”

“这也是秦皇岛地区首次发现丹霞地貌,填补了本地地貌上的一项空白!”他兴奋地说。

读懂大地往事,对今天非常重要

临近年末,这一次对新发现丹霞地貌周围环境更细致的踏查,让姜耀俭的脑海中,对明年和未来的工作有了构想。

“沙河寨片区有地质遗迹瑰宝象鼻山,风景优美的英武山和石河沿岸,附近浅水营中村还有一棵千年树龄的银杏,这又是一条很好的研学路线,可以进一步发掘。”他畅想着。


这片景色壮美的丹霞地貌,让姜耀俭教授对未来的考察线路设计有了构想。

近年,以柳江盆地为核心的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不仅成为培养地质人才的基地,也以其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巍然壮观的板厂峪石简峡古火山口,有“九龙壁”之称的吴庄垭口褶曲岩层,河流侵蚀作用下的大傍水崖离堆山,堪称柳江名片的亮甲山灰岩,欢喜岭上如锦簇花团般的百印台球状风化……还在不断发现中的柳江盆地瑰宝,正在融入当地旅游资源,成为地域发展的合力之一。

今年,柳江盆地地质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成果,除了科考发现,还包括完善了两条地质实习和参观的路线——

半壁山考察路线,经板厂峪、连接义院口,容纳5个地质时代,跨度25亿年,非常适合研学活动;三义庄考察路线在柳江盆地西翼,是景儿峪组泥灰岩出露最好的地段,距离城市区近,是团队观摩的绝佳路线。

“身边有这样珍贵的资源,需要我们不断去认识、读懂和保护它,这座宝库也会带来丰厚的回馈。”姜耀俭说。

柳江盆地的岩层和矿石,是大地浩瀚往事的吉光片羽,等待被拼凑和聆听。这里还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就让我们满怀兴趣和科学精神,一步一步向它走去吧。



编辑:郭小溪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

分类: 本地要闻
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