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文章详情
【长城脚下乡村行】无名的长城 淹没的历史——海港区长城黄土岭至苗城子段
2022-06-28

巍巍长城,绵延万里,雄峙千年,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为传承好长城精神,讲好长城故事,海港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策划《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长城脚下乡村行》系列报道,组织记者探访长城沿线的村落,带大家走进长城厚重的历史和长城脚下人民奋斗的故事,报道长城沿线的村落通过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动实践,展现长城沿线的文化底蕴、产品业态、秀美风景和长城脚下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勇于创造的精神,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长城保护员贺少忠所在的甘城子村在海港区市区的东北方向,约40公里车程。他所保护的这一段长城途径苗城子村、刘城子村、甘城子村、陈庄村、黄土岭村,长度约10公里。


图片


这些村庄的名字,可能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这一段的长城了。没错,据贺少忠介绍,他保护的这一段长城大多数的城墙损坏较为严重,再加上此段山势陡峭,许多地方都难以攀爬,再加上长城沿线的村庄都已经处在深山之中,极为偏远,因此少有游客到此。


说起这一段城墙的损毁,已经不知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临榆县志》记载:“无名口即大青山关,在临榆县东北五十里,明宏治中移建,今仍以无名口称,山势自西北蜿蜒而来,南折为岭,岭南一山顶圆而微高,边城缘岭上关倚北山,路可通马,关南有空城一,砖石堕坏,自西门入,东上边墙,登敌台远望,百里外皆陂陀。

《临榆县志》是民国时期编纂,也就是说,早在那个时候,距离甘城子村很近的无名口长城和附近的城堡就已经损毁了。


图片


来到无名口长城,可以看见城墙以碎石为地基,再于其上垒青砖,现在大部分的城墙都只剩下碎石地基,青砖则散落在两侧的谷底。但即使是从目前所遗留的断壁残垣仍然能够看出,无名口长城的规格不会太低。


首先是这里的一座敌楼,单面墙上三孔的结构说明其规格很高,能驻扎不少士兵。敌楼旁边就有一座暗门通向长城内侧,换防非常方便。


图片


一般的墩台都会与长城隔开一段距离,起到瞭望、堵塞等不同的作用。可是在无名口,敌楼另一侧的山上,竟然有一座墩台紧贴着城墙修建,这是其他地方很少见到的组合方式。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无名口的地理位置。无名口位于两座非常陡峭的山峰之间的山口处,站在这里,就能俯瞰长城内外平坦的山谷。长城内的山谷就是甘城子村,而长城之外,贺少忠说那里是葫芦岛市绥中县的锥山沟村一带。在古代,这处山口既能监视长城内外的动向,又能让部队通过,简直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样一处险地,一定经历了无数的战火,也难怪会在民国以前就被严重损毁了。


图片


贺少忠保护的这段长城中,还有一处奇景,那就是处在苗城子村地界的“三龙聚首”。长城随着山势修建,这一段基本上是以南北方向为主。而到了苗城子村,除了南北向的长城以外,竟然出现了分支,向着东北方的锥子山方向而去。从空中俯瞰,仿佛三条长龙从三个方向聚拢而来,因此被称作“三龙聚首”。


损毁严重、山势陡峭、地处偏远,这段长城和它从前的辉煌我们无从得知。只有长城内外的村庄,享受着历史上硝烟过后的安宁、静谧。




海港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张重厚 赵春龙 郭珏明

分类: 海港区
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