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文章详情
【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电信诈骗为何屡禁不止
2021-11-09

秦皇岛日报 李楠

今年夏天,接到我一个高中同学的电话,让我借三万元给她,我问她什么事这么急,她没有细说,只说很着急,我答应帮她找找。过了半个小时,我心中隐隐不安,又打电话问她究竟出了什么事,她告诉我她在兼职刷单,平台出了问题,钱没有返还给她,她现在还准备再转钱进去。我瞬间心凉了半截,对她说,别借了,报警吧,报完警再给银行打电话,看能否冻结对方账户。

虽然报了警,同学回复我,警察说这种账户多半在国外,追回来的可能性太小了。打了银行客服,但银行说他们没有办法,只能通过公安部门以及法院等有关部门才能暂停该诈骗分子的账户。

可见,她想把被骗的钱追回来并不容易。

原来,同学在微信上加入了一家网络公司的组织,据说可以刷单赚钱,他们在京东随意给了同学一个链接,让她把支付方式修改为企业支付,这样付的款就不需要通过京东,然后给她一个私人账户,让她将刷单的228元打入所谓的对公账户,几分钟后,那个网络公司连本金带佣金将239.4元返到了同学的账户上。看上去这真能赚钱,而且佣金不高,一笔11.4元。整个过程会持续一段,金额从小到大,支付金额超过4500元后,平台就提示支付超时,需要再刷一单才能获取佣金及本金,至此,刷单的人就陷入了圈套,会一直支付直到当事人反应过来是被诈骗了。

我不由得想,即使在国家如此严厉地打击下,却仍能出现如此高发的电信诈骗事件,可能还是对电信诈骗的宣传力度不够,国民对此类诈骗的了解可能只是偶尔在银行、网上看到一些案例,没发生到自己身上或身边时,都不会有较高的警惕性,当真正遇到时可能都会在紧张的情绪中被犯罪分子带入场景。还有,个人信息泄露非常严重,我一个才上初中的表弟就接到过好几个诈骗电话,有的犯罪分子自称是警察,知道他的身份证号码、就读学校,什么时候毕业等非常精准的信息,有时会让你无法判断他身份的真实性,从我们需要社交开始,个人信息就一直被贩卖、泄露,可能大家感触最深的便是买房后,被销售电话打爆,还有航班信息、购物信息诸如此类,凡是能留下你身份的地方,都能被泄露出去成为犯罪分子的诈骗工具。此外,我们对互联网、APP等监管力度太低,网站可以随意建立支付链接、微信支付宝拥有如此大的资金池却没有实体服务机构,投诉机制不明确,用户常常求助无门,甚至现在一些不知名的APP都拥有支付权限,成了犯罪分子的作案好帮手,有多少人知道拥有这些支付权限的软件和网页是什么部门在监管?出现问题是否能够对用户负责?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用户被诈骗后只剩下了悔恨与无助。

反诈之路充满艰难险阻,但我相信,随着制度的完善,打击力度的加大,我们总能战胜。广大群众也应该主动学习更多法律知识以及防诈骗知识,法律让我们知道我们不能做什么,防诈骗知识的加强让我们知道即使有不同形式的诈骗方式,但我们仍能从容面对,希望大家都能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编辑:王俏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

分类: 时评
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