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文章详情
节约是永不过时的美德
2021-11-16

秦皇岛日报 杨晓光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全产业链节粮减损的任务仍相当繁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从这个意义上讲,节粮减损相当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这足以见得,减少粮食的损失和浪费,意义重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正值“吃小家饭,干大家活”走人民公社化道路的年代。对当年的农民社员而言,粮食是命,颗粒归仓,是一种自觉的认同和统一的行动,没有谁要求这样做,每个社员都能做到主动去做。每年夏收大忙一开始,公社中学和村办小学要放十天“麦秋假”,各校各班级学生回到所在生产队,参加集体夏收劳动。开学前,由所在生产队开出“劳动表现”鉴定带回学校。我小时候就是唱着《我是公社小社员》这首儿歌,每天跟着割麦的大人一起参加劳动,胳膊上挎个篮子为生产队拾麦穗。那时候粮食匮乏,所以农民也十分珍惜粮食,收割捆绑麦子时也十分小心,经过我们一拾捡,麦地里基本上没有麦穗了。在捡麦穗的集体劳动中,我们亲眼看到了大人们劳作的辛苦,获得收成的不容易,同时我们也从小磨炼了意志,淬炼了品质,晒黑了我们的皮肤,炼红了幼小的心灵。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如今物质的极大丰富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中国用全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然而我们不应忘记当年喝一碗凉水,把肚子贴在热炕上的“温饱”;不应忘记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是永不过时的美德。要记住总书记的告诫:“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参与“光盘行动”,让“克勤克俭”“戒奢以俭”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编辑:王俏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


分类: 时评
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