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文章详情
【港城议事】 “政策找人服务找人”百姓乐
2022-06-07

□ 张汝明

近日,《秦皇岛晚报》两篇报道很有宣传价值。

5月11日《秦皇岛晚报》报道:抚宁区坟坨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打破常规,把服务延伸至“家门”。中心依托平台数据筛查,主动“政策找人”,当筛查出一位村民符合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条件,工作人员就联系该村妇联主席转告了本人。村妇联主席帮村民办理好光荣证并送到家中,该村民为镇村“服务送到家”的贴心之举点赞。

5月17日《秦皇岛晚报》报道:抚宁区坟坨镇采用部门间数据比对和村干部摸排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残疾人上门办证和为精神病患者发放药物活动。仅5月10日1天,就上门为15位残疾人办理了残疾证,为34名精神病患者发放了药品,实现了数据“多跑路”、干部“多跑路”,村民“不跑路”。

这两篇报道向人们展示了坟坨镇党委、政府服务新风,令人佩服,值得学习。坟坨镇政府的做法“颠覆”了传统服务模式,为村民提供了优质、高效服务,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事,村民心里高兴脸上笑,点赞、感谢政府就在情理之中。

坟坨镇是如何“颠覆”传统服务模式的?

由“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过去有什么新政策下来,群众应该享受哪些政策,都是群众到政府部门去咨询,然后再办理有关手续。现在是由镇政府工作人员通过大数据筛查和村干部走访,筛查出哪些村民应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然后及时通知本人,保证了村民的知情权。

由“人找服务”变为“服务找人”。过去都是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来回跑路,辛苦费力。现在,镇政府筛查出服务对象,工作人员就下村入户,把服务送到家中,把该办的事情办妥,村民享受到主人待遇。

由村民“多跑路”变为干部“多跑路”。过去都是村民“多跑路”到政府办事,有时是跑多次、来会跑,办成一件事很辛苦、不容易。现在是干部“多跑路”,送服务上门,村民足不出户就把事办成,省心省力。

这种“政策找人、服务找人、服务上门”,真正把好事办到村民的心坎上,正是村民盼望的、想要的服务,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工作作风。这样的服务体现出群众是主人、干部是公仆,体现出党的性质和宗旨。这样的服务不但可以有,而且多多益善。特别乡镇、城市街道,直接服务群众,尽量多做一些“政策找人、服务找人、服务上门”的好事,尤其是对那些因各种原因行动不便的群众,做好上门服务,使他们能尽快享受到政策红利,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政策找人、服务找人”“干部多跑路、群众不跑路”,这样服务干部无疑要多操心、多挨累、多吃苦。“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干部东奔西走上门服务很辛苦,为的是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看望困难村民时说:“我们是人民勤务员,帮你们跑事的。”帮群众跑事注定是苦差事,不可能舒舒服服。习近平总书记还说:“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干部多辛苦,百姓多舒服。以干部的辛苦换来群众的幸福,这是干部的最大幸福,是干部的价值所在、责任所系。群众越幸福,干部越荣光。

编辑:郭小溪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


分类: 时评
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