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文章详情
【焦点话题 】 帮助老年人追赶数字时代
2022-09-20

“老娘”不用“老年机”  

□翟宏军  

前不久,和家人去了趟新疆。一路上,买票取票、吃饭住宿、疫检查验,全凭手机搞定。每遇此景,我就成了一个累赘,要不是在女儿的手传身教下,我想我这个“50后”手机菜鸟就得摞在新疆了。自从快步进入智能化数字化时代之后,我简直成了“智障人”,与“智能”的差距越拉越大了。每想至此,我就想到独居乡下的老娘。我对智能手机都玩不转,八十多岁的老娘能摆弄吗?

老娘拥有第一台智能机大概是在三四年前,正是在父亲病重的时候。在这之前,老年机是她与外界交流的工具,高分贝的手机铃声,持久耐用的电池,屏幕上超大的字号,构成了她的通讯世界。她只会接打电话,因为按键简单,记得住。对于发短信、存储联系人这一系列稍显繁琐的操作,她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起初要给她换手机的时候,她断然拒绝,亮出了很多个理由来搪塞。我们说智能机能娱乐,她说她有电视看,屏大得劲儿,屏小憋屈;我们说新机操作简便,她说她的刚需就只是通话,其他的没啥用处。说来说去,最后劝动她的,是能语音和视频的功能。

有了智能机的老娘很快体会到了“真香”的感觉。她每天晚上必做的功课,就是和我们视频,让我们看看父亲的身体状态,同时,也让她瞅瞅我们的现实生活。每次,她还要特别看看孙女孙子,让孩子们的童真逗她开怀大笑。她的生活比之前丰富了不少,除了能和我们视频,她还学着身边的年轻人,常常玩自嗨。她搞自拍,然后用美颜刷掉满脸皱纹,想象着自己年轻时的模样;她玩录像,把她们扭的大秧歌装进“手机”里,以供随时跟街坊邻居哂哂;她刷客户端里信息流的文娱新闻,哪两个明星是一家,家里共有几个娃,这些八卦,她都门清,她说:“这玩意儿虽说没啥营养,但能打发时间,跟人聊天也有更多话题。”

前年父亲去世后,老娘独自在乡下生活,我给她换了个配置高的智能机。今年中秋回家看她,问及手机使用如何,一下拉开了她的话匣子。她说:“这手机好,用处多着呢。”我问:“都有啥用?”她说:“抖音、快手,要啥乐子有啥乐子。还有买东西,不用再赶大集了,上‘拼多多’就能搞定,人家还送货上门。以前有点钱就放在家里,这藏那藏的,还怕丢了,这回都放在卡里,用时扫一扫就欧了。最长脸的是,咱们村里做核酸,别的年纪人都得用身份证,你老娘我用电子码,很高大上呦……。”

看她兴趣盎然的样子,我便开玩笑说她变成老网虫了。她一本正经地说:“原来我挺不理解你们天天低头玩手机,我就纳闷,就那玩意儿,有啥好玩的啊,现在自己玩了,觉得还真停不下来。”说完,她嘿嘿一笑,扶扶鼻梁上的老花镜,接着低下头,继续在屏幕上拨弄着。我恍然大悟,原来,“老年机”并非是老年的专利呀!

 

谨慎“数字鸿沟”与“数字风险”并存

储学敏  

在我们动动手指就可享受便捷生活的时代,老年人也要与数字时代接轨的论调毋庸置疑。

家中母亲年过古稀,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智能电视的操作,在同龄人里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会使用抖音浏览小视频,但刷到自己想买的商品,需截屏后给我们发过来,由我们代买;能够微信付款,但为了避免操作失误或上当受骗而不自知,我们让她仅限于在商场、超市等正规场所使用;关于智能电视的使用,由于操作复杂,我们就把常用软件的查找步骤和调台方法,一步一步写在纸上,久而久之,对于这些软件,母亲也熟悉到无需看纸操作。

对于操作不固定的、步骤稍显复杂的手机软件,母亲记了多次,也确实记不住,而我们也无法用“把步骤写在纸上”表达明白。比如,社保每年两次的手机认证,本来用的次数就少,且每次使用都需要重新登录,这就难住了母亲,只能由我们每次回家帮她操作。还有,手机挂号就医、手机出示二维码做核酸检测、手机缴纳电费手机费等,母亲都无法独自完成,只能就近找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帮忙。

笔者相信,像母亲这样的老年人大多都有类似的问题,这是快速发展的时代给他们带来的“数字鸿沟”,只能由我们年轻人、好心人、热心人,多一点耐心来填平这个“鸿沟”,帮他们融入数字时代。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老年人的“数字鸿沟”与“数字风险”并存。

能把一个爱看电视的老年人的视线“转移”过来的,那一定是手机。我通过监控看母亲在家中的生活时,就经常看到她连电视都不看,半夜还在床上刷短视频。没错,母亲已经有些沉迷于手机。关于这一点,笔者确实也没什么说服力,毕竟连我自己都经常一刷短视频就停不下来,只能多给她打几次电话,多劝阻几次。

其次,由于老年人辨识能力较差,容易被风险无处不在、骗术花样百出数字的网络所忽悠、套路、蒙骗,还浑然不觉。笔者认为,用手机转账、手机缴费、网络购物、互联网陌生人聊天等存在金融风险、交友风险的操作,并不适宜让所有老年人掌握,如果家中有经常使用这些操作的老年人,为人子女的要多加留意提醒。

 

“快”时代需要“慢”关爱  

康美思

网购、浏览新闻、扫码支付……如今,这些事情一部智能手机都能做到,年轻人使用智能手机更是习以为常了,但对老年人来说,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就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很多老人还因此很少出门。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网民占11.3%,这些老年人中只有30%能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行程卡的活动,23%可以在网上购买生活用品,20%能够上网查找信息。

说说我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金舍德圆社区居民赵建军跟老伴就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变得忧心忡忡,70多岁的老人逢人就问,今天测核酸吗,生怕错过了小区的核酸检测。赵建军说:“孩子孝顺,给我俩早早买好了智能手机,平时也就打打电话,现在哪都得用手机,连打车都要微信支付,我俩是寸步难行。”邻居知道了这一情况,敲响了赵建军的家门,把操作步骤写在纸上,帮赵建军一遍一遍的练习使用。眼睛看不清、耳朵听不清、脑子记不住……是老年人的无奈。赵建军说,要是20年前让我学这个,那也是信手拈来的。

所以,让我们与老年人同步,用他们的速度,以更多人文关怀助力他们融入智能生活,多开展一些志愿活动,帮组老年人慢慢学习;智能技术不是“拦路虎”,技术研发机构也应该提供更多适老智能服务,让“老网友”积极融入美好“智能生活”。

 

不用不知道 一用真奇妙  

张汝明

“一机在手,要啥都有”,这是对智能手机的评价和赞誉。此言不虚,你是吃、是玩,是看、是听,是买、是卖,是学、是教 ,等等,一机都能搞定。然而,面对智能手机,几家欢乐几家愁。年轻人玩智能手机如鱼得水,尽享其中的方便和乐趣,可老年人却一筹莫展。尽尝没有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苦恼,外出办事常常受阻,如坐火车进不了站、坐公交不让上、去医院挂不上号等。这时的老年人显得无助和无奈。

如今,年轻人乘上数字化列车向前飞奔,可是老年人却抛在了后面,这种局面应当改变。在数字化时代,老年人不能被边缘化,要采取有效措施,具体说是三管齐下,促使老年人登上数字化列车。

国家层面,制定政策,消除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存在的技术性障碍。对此,国家已经开始行动。工信部出台《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期待相关部门尽快落地落实。

社会层面,各方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帮助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秦皇岛晚报》曾报道,有志愿者团队下到社区,把老年人组织起来,辅导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各项功能。这样的服务活动可以有,多多益善。

个人层面,老年人也要“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使用智能手机上积极作为。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努力都是外因,老年人自强是内因是关键。老年人要人老心不老,求知欲望不能减,对智能手机这个新工具学习它、掌握它,为己所用。智能手机已不仅是通讯工具,其功能已无限拓展,不会使用就像“文盲”,处处受限,苦恼不已。

老年人对智能手机不愿用、不会用,首先是认识上有问题,认为有个老旧手机能接打电话就够了,其它功能会不会无所谓,也不影响吃喝。老年人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在于没用过智能手机。“不用不知道,一用真奇妙”,一旦会用了,就会感到妙不可言,对此,我有切身体会。退休后我对智能手机也是不感兴趣、不屑一顾,当我用上智能手机后,就尝到了甜头,受益匪浅,爱不释手,要不是我有自控力,玩手机早就废寝忘食了。好处一言难尽,只举1例,上街购物手机支付,方便快捷,不用带现金,气死小偷。再有就是老年人有畏难情绪,这大可不必,“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智能手机的使用并不神秘,用老百姓的话说是“死规矩”,掌握一项使用技术,以后总是这样重复操作。一项一项地学,就会熟练使用。到那时,老年人就能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美好体验,体验到“一切皆有可能”的神奇,使晚年生活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请多给老人一些耐心  

刘福芹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居家等“智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变化。比如手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让人轻松通讯、工作、娱乐、购物、出行、就医……,“智生活”为人们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方式,但是也给不少难以接受新生事物的高龄老人带来了困惑。

前一段时间,八十多岁的张大爷有了一个新的苦恼,他说:“我这两天我坐公交车不太方便,老年手机落伍了,看不了核酸报告,上不去车,疫情期间咱得配合防控要求,不能给社会添乱。”

不少社区了解到老年人的这种情况,积极帮社区里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打印核酸检测报告,让老年人,可以无障碍出行。

老爸今年七十多岁,经常用手机看看视频,聊聊微信,但是微信里的小程序和很多功能都不太会用。疫情期间我帮他下载了河北健康宝、秦皇岛健康宝,开通了微信支付,带他到公交车站学习新的坐车流程,这样他也可以实现公交车自由了。

陪婆婆去医院检查身体,新盖的门诊大楼,时尚又智能,老人家在感叹医疗条件更上层楼的同时,也觉得自己需要适应新环境了。我带婆婆熟悉了新门诊楼的环境,跟她讲怎么在手机上挂号,机器上怎么结算、报销,怎么听语音叫号就诊,让她迷茫的神情变得豁然开朗。

人老了,适应了一辈子的老环境一变化,往往让他们感觉很无措,他们需要时间慢慢适应,也需要社会及家人带着他们学习。社会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止,很多高龄老人学习新事物的速度赶不上趟,他们需要理解和帮助,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对于一些高龄、失智、失能老人应开通绿色通道,能刷脸解决的问题不刷卡,能一张卡包打天下的,不要多卡。作为子女既担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又要教会老人适应新环境,学习新技能。请多给老人一些耐心,让他们轻松追上新时代。


编辑:郭小溪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



分类: 时评
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