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文章详情
【深思一刻】创造经得起群众实践历史检验的政绩
2022-11-22

秦皇岛日报  张汝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节中指出:“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虽然短短一句话,但内涵丰富,事关干部能否更好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政绩观是“指挥棒”,决定着干部创造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创造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干部的政绩观与群众的福祉息息相关。

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论述:“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这些精辟论述,说清说透了正确政绩观的内容,是干部创造政绩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绩观的论述,我们可以理解为,干部的政绩要经得起群众、实践、历史检验,群众口碑好、实践检验效果好、历史沉淀后评价仍然好,这就是最佳政绩。

什么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历史检验的政绩?近期《秦皇岛日报》报道了我市的一个经典事例,就是卢龙县的“一渠百库”水利工程。卢龙县低山重叠、丘陵起伏、沟川纵横,水资源极度缺乏。解放初期,全县没有水浇地,粮食亩产只有36公斤。为了改变全县缺水困境,卢龙县委当机立断,大力开展水利建设,从1969年开始先后掀起4次水利建设高潮,修水库、建塘坝、开工引青灌渠工程等。经过60多年的接力奋斗,建成了“一渠百库”为骨架的让世人称颂的宏伟水利工程,建成了一条主干渠长52.3公里,分干渠12条长127公里,以及遍布全县的120座水库和181座塘坝,形成集引、蓄、灌、排、提为一体“一渠百库”综合灌溉体系,实现灌溉面积46万亩,全县12个乡镇、330个行政村、30万人口因此受益,卢龙由过去的“孤竹瀚海”变身北方粮仓。

卢龙历届县委接力修建的“一渠百库”水利工程,就是一项经得起群众、实践、历史检验的政绩工程。有了水,农民把旱田改造成稻田,亩产水稻超过650公斤,农民看着丰收的稻谷喜笑颜开,称赞“引青灌渠”是“增收神器”,经得起群众检验。全县43万亩耕地变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孤竹瀚海”变为北方粮仓,经得起实践检验。此项水利工程当时受益、现在仍在受益、今后继续受益,经过60多年的历史沉淀,口碑依旧,经得起历史检验。“一渠百库”工程既做显功,又做潜功,既打基础,又利长远,是真正为民造福的政绩,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努力创造这样的政绩。

怎样才能创造经得起“三个检验”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答案:“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摈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干部党性坚强,就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工作中着眼群众需要,立足为民造福,让群众得实惠,就能创造出经得起群众、实践、历史检验的政绩,干部也幸福满满。

编辑:王俏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



分类: 时评
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