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和设施建设让“宝地生金” 青龙前擦岭村四年脱贫致富奔小康
信息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4-22 08:03:34



本报记者 刘建楠
漫山遍野的山花开了,绿树青草透着春的希望。4月13日,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娄杖子镇前擦岭村的前岭蛋鸡养殖场里,村民葛艳芬、康艳芬几人正在娴熟地捡拾着鸡蛋,上万只母鸡“咯咯咯”地在鸡栏里催促着,一箱箱色泽红亮的鸡蛋很快被装上货车,沿着637国道,驶向北京、天津市场。
自2016年市财政局工作组进驻以来,前擦岭村依靠工作组的帮扶,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发动村民力量,精心谋划了蛋鸡养殖产业,扩大发展了板栗种植业,不断整治改善村容村貌……4年过去了,前擦岭村今昔不同往昔,2019年摘掉了国家级贫困村的帽子,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全部脱贫,如今全村正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飞奔。
扶贫产业可持续  吃一盆还有一盆
“扶贫的重点是产业扶贫,产业扶贫的关键是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面对这场脱贫攻坚战,只能打赢,不能打输,因为我们输不起。”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下定决心,共同谋划脱贫致富之路。
究竟干点什么能摆脱贫困呢?村副主任高春德有着多年的养鸡经验,而且村子又在国道附近,运输车辆不用下道就可以把鸡蛋运出去。瞄准这一商机,大家又经过市场供应、饲养条件、发展前景等一系列考察,最终一致表示“这事可行”。
说干就干,2017年,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扑下身子带领村民平整土地、筹集资金、办理产业化项目手续……经过精心谋划和行动,很快一座投资900万元、占地25亩的前岭蛋鸡养殖场落成了,村里还成立了“前岭养殖专业合作社”。
经过三年的发展,“前岭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有三栋蛋鸡棚,蛋鸡6万多只,日产鸡蛋6000斤,年育雏鸡10万只,实现了育、养、销一条龙产业模式。如今,村里贫困户每人每年能得到合作社分红1050元,分红总计36万元。
产业脱贫取得了良好效果,村书记兼村主任高金自豪地说,“全县多数村的产业是被承包出去的,而我们村是土生土长自己发展的产业,不仅贫困户拿到的分红比例高,而且产业发展效益更明显、作用更直接。”
此外,合作社还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本村及周边村民的玉米作为育鸡饲料,进一步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合作社还聘用贫困户职工20多人,他们每个月能得到工资2000多元,既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又让贫困户增加了收入。
贫困户康艳芬一家五口,曾经生活得很贫苦。现在不同了,丈夫在外打工,孩子享受国家教育补贴,自己则从养鸡场打工挣钱,日子越过越好了。提到这几年家里的变化,她脸上露出甜甜的酒窝,“赶上党的政策好,我们贫困户才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另外,高金还为村民开展月嫂、面点、厨师等各种技术培训寻找门路,“有一技在身,出门不怕憋手,要让老百姓掌握一门技术,农闲时候打打工,到哪儿都能吃饭。”
“‘吃一盆少一盆’不可取,扶贫要形成可持续性发展,鸡生蛋、蛋生鸡,形成滚雪球式的效应,这样才能让宝地自己生出金子,让村民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财富!”驻村工作组组长王占国在总结扶贫产业发展经验时说道。
基础设施大改善  鱼和熊掌可兼得
除了搞产业发展,农业生产是农民的老本行,也不能扔掉。然而,肩挑人扛的老式种植方式,既费时费力,产量又少,让村民很头疼。
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急村民之所急,经多方协调、跑办,完成了新建大眼井、安装变压器、铺设田间作业路、架设输水管道、砌筑蓄水池等一系列农业生产设施工程,不仅大大让村民农业生产省时省力,而且为农户增产增收打下了基础。
“引水上山让我们搞板栗种植有了方便条件,现在,只要有一块空地或荒地,我们就种上板栗树。”高春德介绍说,村里新建板栗种植区150亩,目前长势良好,成活率高,村民在得到林业补贴的同时,又增加了一笔收入。
驻村工作组组长王占国的微信步数每天都能达到1万多步,“总去村子里转,看看下一步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哪里好。”
如今的前擦岭村,水泥路户户相通,农用车直接能开到板栗树下,灌溉用的储水罐就立在山头,人车可以顺利通过沙河大桥进行农耕……
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前擦岭村在基础设施改善后,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农业生产,各项挣钱道儿,一条接一条,何愁不脱贫。
腰包鼓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村部广场前这边彩扇翻飞,那边舞姿蹁跹,广场舞、秧歌队让村民农忙后有了好去处。“优秀诗社”“先进诗社”开始吸纳广大爱好写诗、读诗的村民,《赞前擦岭驻村工作组》《校园深水井》一首首接地气、反映美好生活的诗在村民口中吟诵……

一个贫困村,一个工作队,经过4年的拼搏和努力,一个成了脱贫示范村,一个被评为“全省扶贫脱贫先进驻村工作队”。前擦岭村更是通过产业发展、设施建设等摇身一变成为“生金宝地”,走出了一条稳扎稳打、创新发展的脱贫致富路。

编辑:郭小溪

责编:刘福庆

终审:张晓阳 王勍